|
 |
值班电话:0755-88864399
0755-82375114
13714396905
13823703612
|
|
 |
|
 |
 |
广东省 |
 |
|
|
 |
经济概况 |
 |
 |
改革开放以来,佛山以先行一步、敢为人先的气魄,积极运用国家政策以及充分发挥邻近港澳的人缘、地缘等有利条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营造了社会经济发展的优势,生产力实现了大发展,经济总量和综合实力实现了大提升,推进经济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从1978年到2003年,全市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6.6%。2004年全市生产总值1653.7亿元,占全省十分之一和全国八十分之一强;人均生产总值按户籍人口计算达47100元;全市税收总额320.06亿元;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95.29亿元;各项经济指标均占全省的十分之一。
农业在结构调整中有效发展,逐步建立起以都市农业为发展方向、以特色农业和高效农业为主体、产业化程度较高的现代农业新格局。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步伐加快,建立起蔬菜、花卉、水产、畜禽等一批优势农产品基地。全市有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省级4家,有农业部认证的“绿色食品”6个,广东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74个。顺德陈村花卉世界是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004年,全市农业总产值155.81亿元,增长3.5%。佛山产业具有一定基础,第二产业已成为佛山的主体产业。2004年,全市完成工业总产值4058.96亿元,增长20.4%。产业适度重型化、高级化趋势初现,重工业产值增长30.3%,比轻工业增幅高7.3个百分点。目前已形成了以家用电器、光机电一体化、电子信息及装备制造、陶瓷及其它建材、纺织服装、金属材料加工与制品、塑料制品、化工及医药、食品饮料、家居用品制造等十大优势行业为主体的发展格局。十大行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80%以上。
“佛山制造”是佛山产业形成的基础,通过多年的创新和发展,出现了一批著名企业和品牌,比如佛山照明、佛山陶瓷、普立华照相机、海天调味品、华新包装、鹰牌陶瓷、东鹏陶瓷、科龙电器、美的电器、格兰仕电器、志高空调、健力宝饮料、溢达纺织等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商标。全市现有“中国驰名商标”7件,“中国名牌产品”30个、国家免检产品110个、广东省著名商标86件,广东省名牌产品101个。
高新技术产业迅速成长。初步形成以电子信息、数码光学、环保家电和设备、生物工程、新材料等行业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群。截止2004年底,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274家,其中全国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30家,建立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五个,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到1002亿元,增长36%。
第三产业稳步发展,为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日益完善、周详的服务。辐射国内外的现代化商业流通体系逐步形成,是珠江三角洲经济区重要的商贸中心之一。现代物流体系逐步完善。成功举办佛山(国际)物流合作洽谈会,一批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进驻佛山,专业物流基地建设步伐加快,全市物流业增加值276.34亿元,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45.1%。商贸流通市场运行良好。引进沃尔玛等国际零售巨头以及国内品牌连锁企业,专业市场、物流配送、会展经济快速发展,金融服务、电子商务、房地产等行业发展势头良好,食品、汽车、石油及制品等消费增长迅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42.19亿元,增长14.6%。
民营经济发展迅猛。早在改革开放初期,佛山就确立了加速发展民营经济的方针,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加快发展。到2004年底,全市共有民营企业4.36万家,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668.18亿元,增长30.4%,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0.1%,对全市工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率为55.6%。民营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有16家企业进入广东省百强民营企业行列。民营经济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48.6%,成为推动全市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
外源型经济发展迅速。历史上的佛山是中国较早对外开放的商埠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成为中国较早的商品出口基地之一,产品远销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2004年,佛山进一步创新招商引资方式,以引进世界500强等跨国公司和国内大企业为主攻方向,提高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水平。成功举办2004中国佛山(日本)投资推介会,签约投资总额6.15亿美元。全市合同利用外资18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7亿美元,分别增长42.2%和38.7%。全市完成进出口总值216.9亿美元,其中出口138.3亿美元,分别增长31.7%和35.3%。世界500强中的美国杜邦、嘉吉,德国西门子、博世,日本松下、丰田、本田、日立、三菱、东芝、三洋、住友,中国宝钢等29家企业在佛山投资了44个项目,法国汤姆逊、瑞典利乐、台湾普立尔、加拿大北电、香港溢达等跨国公司也在佛山兴办、合办了规模较大的企业。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