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班电话:0755-88864399
0755-82375114
13714396905
13823703612

     
深圳一日游   海岛旅游
 
     
广东省内游   国内旅游
 
     
深圳出境旅游  
 
     
  香港游
 
广东省

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汕头市韶关市佛山市江门市茂名市肇庆市惠州市梅州市
汕尾市河源市阳江市清远市东莞市中山市潮州市揭阳市云浮市湛江市
返回广东省首页

  中山省
  •  中山概述...
  •  风景名胜...
  •  美食天地...
  •  土产特产...
  • 经济概况
      2004年实现全市生产总值61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44000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6亿元,外贸出口总额100亿美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8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90亿元,2001-2004年平均增速分别为17.5%、16.2%、18.4%、28.4%、12.8%和27.6%,已全面超额完成“十五”计划目标。

      工业

      中国的改革开放,使中山这颗珠江三角洲上的明珠更光彩夺目,而作为中山经济支柱的中山工业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中山工业具有雄厚的规模实力。全市拥有工业企业7500家,其中工业总产值超10亿元的企业80多家,2004年,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371.99亿元,增长24.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24.00亿元,增长24.1%;民营工业增加值147.46亿元,增长27.2%。工业总产值2004.39亿元,增长27.8%。工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76.5%,拉动经济增长14.3个百分点。  

      中山工业门类众多,支柱突出。拥有电子信息、家用电器、精细化工、包装印刷、纺织服装、五金制品等为支柱的20多个行业门类,5000多个产品,而分布在各行业的威力洗衣机、凯达气雾剂、乐百氏饮料、爱多VCD、美怡乐冰淇淋、嘉华电子、固力锁具、小霸王学习机等一大批著名品牌产品,在竞争中确立了优势,推动了“中山货”的崛起。

      中山工业高举“科技带动”和“外向拉动”两面旗帜。国家火炬开发区、国家健康科技产业基地、国家精细化工基地的建立,标志着中山工业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上将进入一个新的里程;而每年占工业产出总量40%以上的产品出口,则标志着中山工业已逐步融入国际经济大舞台之中。

      中山工业为各类型经济主体提供广阔的舞台。以“中山舰队”著称的国有工业、已成“半壁河山”的乡镇工业、独领风骚的外资企业、方兴未艾的民营企业,多种经济成分的共存和互补,为中山工业发展提供生生不息的源动力。

      世纪之交,中山将继续高擎“工业立市”的旗帜。中山工业将以更骄人的成就展示世人,中山工业将以更大的吸引力成为海内外投资者建功立业的一方热土。

      工业迅速发展,产品质量不断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中山市积极发展家电,精细化工、包装印刷、化纤、建材、食品、皮革、服装等轻型工业,轻工业比重占全市工业比重的83%。

      农业

      2004年实现农业增加值30.51亿元,增长1.8%;农业总产值49.49亿元,增长5.04%;农民人均纯收入7362元,增长12.9%。

      种植业恢复性增长。政府出台多项惠农、扶农政策,使农民种粮积极性有所提高,粮食生产出现转机,种植面积和产量同步增长。全年粮食播种面积39.59万亩,增长1.8%;粮食总产量14.51万吨,增长1.7%。由于农业结构内部调整,蔬菜、水果产量略有减少,全年蔬菜、水果产量为58.75和24.25万吨,分别下降3.9%和1.5%。

      渔业优势日益凸显。渔业进一步发展,水产品产量大幅提高,水产养殖结构日趋优化,并逐步向布局区域化、生产专业化、经营规模化、服务社会化的现代渔业迈进。全年水产品总产量27.20万吨,增长6.8%。其中,淡水产品25.03万吨,增长6.7%。

      畜牧业平稳增长。全年出栏生猪51.24万头,增长5.7%;出栏三鸟1534.80万只,下降2.7%;肉类总产量6.07万吨,增长3.1%。其中,猪肉产量3.74万吨,增长5.7%;家禽肉产量2.24万吨,下降3.3%;禽蛋产量0.57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

      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全年农业机械总动力57.32万千瓦,增长3.0%;化肥施用量(折纯)2.93万吨、农村用电量46.53亿千瓦时,分别增长2.8%和16.0%。实现有效灌溉和机械耕作农田41.78万亩和18.02万亩。

      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增势趋缓。2004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91.29亿元,增长11.2%,增幅回落8.5个百分点。从投资构成上看,基本建设、更新改造、房地产开发投资为96.66、34.21和62.46亿元,分别增长12.2%、21.3%和20.3%。从经济成份上看,国有投资47.60亿元,增长36.3%;集体投资31.19亿元,下降4.7%;外商及港澳台投资80.09亿元,增长14.9%;私人及其他投资132.41亿元,增长6.2%。国有、集体、外商及港澳台、私人及其他投资的比例为16:11:28:45。

      投资结构逐步优化。第三产业投资力度明显加大。第三产业投资142.47亿元,增长14.4%,增速比第二产业高6.1个百分点,增幅位居三次产业之首。第三产业投资额占投资总额的48.9%,逐渐缩小了与第二产业投资的差距。教育、文化、体育等领域已逐渐成为第三产业投资的亮点。第二产业投资148.78亿元,增长8.3%,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51.1%。其中,工业投资145.99亿元,增长7.8%。

      基础建设成效显著。2004年,全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城市承载能力不断增强。先后启动南北外环路、中江高速公路、古神公路、城桂公路建设工程,完成中心组团垃圾综合处理基地污水处理厂土建主体工程、蒲鱼洋10万吨水厂迁(扩)建等重点建设工程,完成500千伏香山、220千伏同益两项“630”重点建设工程,完成220千伏旗乐输变电、逸仙输变电工程和110千伏永宁、文安、泮沙输变电工程等。

      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较快发展。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8.84亿元,增长16.4%。城区消费品零售额81.3亿元,乡镇消费品零售额97.5亿元,分别增长16.4%和12.3%;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51.3亿元,餐饮业零售额27.3亿元,分别增长17.3%和12.1%。

      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进出两旺。据海关统计,全年进出口总额156.21亿美元,增长19.0%。其中,出口99.95亿美元,增长21.1%;进口56.26亿美元,增长15.4%。实现对外贸易顺差43.69亿美元。

      在出口贸易中,一般贸易出口成亮点,加工贸易出口占主导。全年一般贸易出口26.63亿美元,增长36.4%;加工贸易出口73.32亿美元,增长16.4%,占全市出口总额的73.4%。外贸出口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全年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分别出口62.29和26.39亿美元,增长21.4%和16.6%,占全市出口总额比重的62.3%和26.4%。

      主要贸易市场的出口全面增长。对香港、欧盟、美国三个主要贸易市场的出口分别增长14.8%、44.2%和29.8%,共计78.47亿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额的78.5%。

      利用外资持续增长。全年新签利用外资项目380个,增长1.6%;合同利用外资和实际利用外资金额8.22和5.10亿美元,分别增长33.5%和38.8%。

      外资主要投放在第二产业,其合同利用外资和实际利用外资额为7.53和4.70亿美元,分别占全市总额的91.6%和89.5%。第三产业成为外商投资的新热点。第三产业合同利用外资0.68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0.53亿美元。外资投入较多的行业有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交通运输及仓储和邮政、批发和零售、住宿和餐饮等五大行业,共投入0.51亿美元,占第三产业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96.2%。

      外资资金来源主要集中在港澳台、欧洲、美国、日本和英属维尔京群岛等地。全年实际利用港澳台资金额3.61亿美元,欧、美、日、维尔京群岛外资金额1.01亿美元,分别占全市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68.8%和19.2%。

      金融业
     
      2004年全市金融保险业实现增加值9.43亿元,增长17.8%,增幅同比提高9.9个百分点。

      信贷投放平稳收缩。在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引导下,金融机构逐步收紧贷款投放,贷款余额呈现下降趋势。年末各项贷款余额477.42亿元,比年初下降3.2%。其中,短期贷款余额282.49亿元,下降12.6%;中长期贷款余额172.15亿元,增长17.0%。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959.72亿元,比年初增加114.52亿元、增长13.6%。其中,企业存款和居民储蓄存款228.04亿元和614.92亿元,分别比年初增长15.7%和13.1%。全年现金净投放128.07亿元,比上年多投放40.87亿元。

      证券市场稳步发展。2004年,全市代理证券交易额692.77亿元,下降24.9%。其中,代理股票、基金交易额225.20亿元,增长40.9%。

      保险市场发展加快。全市年末拥有各类保险公司15家,比上年增加4家。全年保费收入17.06亿元,增长21.4%。其中,财产保险保费收入5.22亿元,增长17.8%;人身保险保费收入11.84亿元,增长23.1%。各类保险赔款(给付)支出3.25亿元,增长10.5%。其中,财产保险赔款支出2.57亿元,增长6.6%;人身保险给付支出0.68亿元,增长28.3%。

     


    深华旅游网推荐:香港游-广东省内游-香港一日游-香港自助游-港澳游-出境旅游-深圳旅游景点-港澳五日游-深圳一日游

    深圳中国国际旅行社 Copyright © 2005
    国家一类社 执照号:L-GD-GJ00028
    旅行社地址:深圳市南山区南头街前海华庭107号铺
    深圳旅行社电话:0755-88864399 (总线)82375114 传 真:0755-82171419 QQ 99467716
    深圳旅行社24小时值班手机 13714396905 13823703612 联系人:刘先生 廖小姐 郑小姐
    旅行社网址:http://www.sz-travel.com.cn/ MSN:llmcy@hotmail.com E-mail:meng-meng.liu@hotmail.com
    本站网络实名:深华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