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间,当年的开山祖师玉川长老眼光不凡,将寺庙建在这个环山面湖、清流翠帐之间,庙后背光山系大鹏山一脉跌顿而下,龙曲水绕沙聚球檐,虎转琴案。寺周八景奇绝可爱,参天楠木、银杏浓荫蔽日,将古寺笼罩于青幽之中。几个世纪以来不少文人雅土在这是题咏抒怀。四川明代状无杨升庵的诗,描写三溪寺风光的主要特点是:“幽”和“胜”。寺前的巍石,寺侧的灵泉(三箭水)和湖水、松风,寥寥数笔已勾勒出一幅引人入胜的山水画来。四川名士乾隆翰林李调元也在三溪寺题诗。三溪寺面积约9000平方米,寺内有弥勒殿、观音殿、大佛殿、祖师殿及僧舍客房等建筑,在观音殿两壁至今尚存元代巴图鲁汉手书“龙虎”二字,字径约五米之巨,一笔挥成,似龙蛇卷曲,遒劲而苍古。据县志记载,该寺元代累遭兵燹,到至大三年庚戎(1370年)被毁。在历年维修以后,寺内除大佛殿外,其余建筑至今已为清代建筑,唯有大佛殿尚属明代建筑。据殿梁题款所记为明洪武十年(1377年)建。此殿距今已有610多年的历史。经省文管会古建筑专家现场查勘,认为此殿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建筑艺术价值。为此,绵竹县人民政府于1985年6月将三溪寺公布为绵竹县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又经德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经不断维修,寺庙建筑逐渐完善,佛像雕塑陆续恢复。在维修后的大佛殿两侧,至今仍保存二株传说为开山祖师手植的桂树。一株为金桂,一株为银桂,树形奇特,姿态秀雅。传说为玉川祖师手折丹桂一枝,一撕两半,分别插入殿前两侧的土中成活。金开红花,银桂开白花。清代康熙邑令陆箕永曾为此景题联:“两树桂花三溪水;四时烟雨半山云。”两株桂树历经六个世纪枝繁叶茂,吐翠飘香。环绕三溪寺的景点甚多,与其相应成趣。狮子岩和蛰龙头。和三溪寺山门相对,百步之遥有一道起伏的山坡,坡高虽不逾丈,然而其形却似天然屏障,将寺庙建筑隐去。游人到寺前,尚不知寺在何处,待转过坡口,方得见庙宇,仿佛仙宫自天而降,可使游客疲乏顿消,陡增精神。坡口有几块巨石,形同雄狮威震路口,因名狮子岩。沿狮子岩前行百步,有一岩石凸出外约3米,其形状酷似龙头,大张巨口,仿佛刚从土坡中沉睡醒来仰天长啸,游客见状莫不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所倾倒,纷纷摄影留念。三箭和灵源桥碑记。沿寺门前道路上行,约500米处,有一名胜景点,名曰:“三箭水”。这里清泉一泓,分外莹彻见底,四时均有数股泉水自地下涌出,咚咚作响,宛如琴声。泉岸边立有一幢斑驳的古碑,即有名的“灵原桥碑记”。此碑为明人弘治丁未年(1488年)12月所立,迄今已逾五百年之久,石碑碑文称:“绵邑之西四十里许,三溪山广安寺之左有神泉焉,四时不竭……适宋祥符肇建广安寺,相传以为蜀侯孟氏昶游此……疾涌三泉而射效之名始……。”从这残缺的碑文中不难看出五代蜀五孟昶行军至绵竹,由于天旱,军士饥渴,孟昶乃连发三箭,射出此潺潺泉水。此传说虽不可信,但该处泉水经专家化验,确属含锶低钠的优质矿泉水,可作多种饮料的水基。每当游人至此,无不在此畅饮甘泉。困牛山和困牛湖。由三箭水再上行不远即到风光旖旎的困牛湖。当你立足湖堤,极目眺望那浩渺如镜的湖面以及那湖中势如卧牛的岛屿时,在天光云影的映照下自然会产生“山如翠黛眉峰蹙,水似秋波眼底清”的诗意来。青狮白象牧群羊。和困牛山岛相连的一座山峰,怪石林立,由山脚到山顶有无数个银灰色的岩石恰似群羊上山,生机盎然,气象万千。在这些羊群之间还有两块巨大的岩石,一个形青狮,另一个形如白象,称为青狮和白象岩。相传,宋代开山祖师玉川禅师乘人士青狮白象云游到此,因留恋此间美景,遂在山洞定居修道,将青狮白象放在山上看管群羊,因此留下了这一幅狮象牧群羊的天然图画。石钟和石鼓。在距狮象岩不远的山岩上下有一巨大的岩石,人称石钟岩,岩下形成可容百人的洞穴。奇特的是进入洞口仰望洞顶自然形成一个口径约2米的凹坑,其形状酷似一口巨钟的内壁。用石敲击,咚咚作响。清初以来,就有不少文人雅士以此石钟为题作诗寄兴。和石钟岩遥遥相对的一个山岩形如巨鼓,称石鼓岩,敲之作鼓响之声,传说亦为玉川祖师将钟鼓安放在这两边山坡的遗迹。除此之外,寺周尚有朝阳洞、红云洞、水帘洞、猴子岩、乌龟石、伏虎岩等种种胜迹,游人每到三溪寺景区观光,无不对此山川文物之美,钟灵毓秀之源,留连忘返,交口赞誉。有人竟称三溪风光如同西湖灵隐寺一般引人入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