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区位于北京市区西北部,东与西城、朝阳区相邻,南与宣武、丰台区毗连,西与石景山、门头沟区交界,北与昌平县接壤。全区总面积426平方公里,南北长约30公里,东西最宽处29公里。境内有大小河流10条,总长度119.8公里。海淀区地处华北平原的北部边缘地带,系古代永定河冲积的一部分。
在古时,海淀镇附近为一片浅湖水淀,春秋战国时期,隶属于燕。随着我国朝代的更迭和建制的变更,海淀地方的隶属也多次发生变化。作为一个地区的兴起,则是与北京城的发展息息相关。清代在这里修建了大规模的园林建筑,圆明园、颐和园一带成为皇家禁地。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和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致使海淀区两次遭受劫掠。1949年1月10日,十八区人民政府在海淀镇成立,1954年6月“海淀区”作为行政区划名称,正式在版图上出现。 海淀处于北京城区的上风上水之地。她西依逶迤群山为屏,东以缓缓平原为幕,京密引水渠玉带般穿流而过。这里既有层峦叠嶂、漱石流泉,又有皇家园林、亭台楼榭,其山水之美,园林之盛,古迹之多,在国内外久负盛名。全区名胜古迹700多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市级28处。 早在元代(公元十二世纪),海淀就享有“西山秀色甲天下”的美誉。海淀西部群山属太行山余脉,峰奇壑幽,泉清林密。万寿山、玉泉山、香山、百望山、鹫峰、阳台山和凤凰岭玉列南北,有的如仙女娉婷,婀娜多姿,有的如腾龙飞虬,鲲鹏展翅;有的娟秀细腻,有的雄浑粗旷,形成连绵数十公里“南秀北雄”的名山区。 历史上海淀因多水而得名。纵横的河流,随地涌现的泉源,造就了湖光山色相映成趣的昆明湖、碧波万顷的福海、迸流涌雪的“玉泉趵突”等以水景取胜的景观。稻香湖畔,水田棋布,稻畦鳞次,莲花千亩,香风绕袖,堤柳丛翠,群蛙和鸣,沙禽水鸟,云影天光,青山绿水如画,宛然江南风景。无怪乎金章宗时期的八大水院基本都在海淀区内。 “深山幽境藏古刹”,海淀得山水林泉之胜,最宜建造寺庙和营造园林,历来是封建帝王和亲贵显要缔构行宫苑别、梵宇道观、坛庙陵寝和皇家园林的首选之地,至今留下了许多气势恢弘的寺庙和冠绝古今的皇家园林。如雄伟的唐代卧佛寺、清幽的辽代大觉寺、恢弘的元代碧云寺、精美的明代五塔寺和藏有“钟王”--明永乐大钟的清代大钟寺等,成为名副其实的宗教文化富集地。 海淀区气候属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冬季寒冷干燥,盛行西北风,夏季高温多雨,盛行东南风,年平均气温1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