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日下扬州,游览了瘦西湖、东圈门历史街坊,但印象最深的,却是扬州的两处盐商私家园林:何园和个园。
苏州园林闻名中外,而在鼎盛时期曾被誉为“甲天下”的扬州园林,却随着盐商的衰落和今人把瘦西湖等同于扬州,而渐渐湮没在历史的风尘中,游离在人们的视线外。
走进苏州的沧浪亭、拙政园、留园……感受到历代才子大儒的手笔在它们身上更多地是体现一种“士”的审美情趣。扬州的园林不一样。
寄啸山庄,俗称何园。在这个清末光绪年间扬州何氏家族的私家园林,随处捕捉到的,是开放和明快。楠木大厅,代表着整个园林脸面的对外交往正式常所,对它的处置手法,让人不得不惊异曾游历法国的园主何芷?锏募嫒莶⑿睿?甚至可以用“追求新潮”来形容。整个大厅面积达160平方米,在中国传统厅堂建筑的形式上融入了西洋建筑理念和表现手法,高大庄重的建筑构架上配以四围通透开放、装饰华丽的玻璃墙面,你感受不到中式厅堂的封闭、古板和沉闷,充溢着的是敞亮和跳跃的气息。
再看园主人阖家居住的二层砖木结构的玉绣楼。中国传统的串楼,四周以上下两层回廊、内外廊复道,围出院落;而楼内的房型设计、楼外立面的装饰、印着“益寿延年”四个字的法国进口铸铁栏杆、百叶窗似的窗户和房门,却处处洋溢着法式风情。甚至一面镶嵌在东西花园之间复道上的花窗,造型阔大的几何菱形的花式非常少见,明显地在任何一个地方也想透露出精致的气宇轩昂。
这种开放、明快和大气,如用南北建筑风格的不同来划分,似乎远没有士、商不同的审美情趣以及经济背景来划分更恰当。明清时代的扬州是交通枢纽,江南的经济中心,集散盐曾达10亿公斤的盐业集散地,富商巨贾云集、挥金如土的繁华之都。当时的扬州,就像现在的上海,“海纳百川”。盐商的私宅也自然染上奢华大气之风,建筑风格也“海纳百川”,但扬州盐商们并没有中断对中国传统“士”的文人精神、审美情趣的追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