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在我一生的旅行计划中,是属于那些应该要去的地方。 这其中既不完全因为北京是中国的首都、政治的中心,是一种教科书式的向往;也并非因为她是明清两朝的皇城,有着巍峨雄伟的紫禁城、蜿蜒宏大的长城。真正令我挂怀的更多是她的历史——历史的追忆、不论是欣慰的、屈辱的、还是疑惑的;和我所能体会到自由、沉静的,甚至是有些自我和混乱的思绪。 北京,就是我们民族近500年来生存、斗争经历的缩影和标记。我们在其间旅行,就是试图捕获和感触到那些片断、残缺和模糊的历史痕迹。让它们在脑海中印射成种种的想象,放肆地与意识冲突、融和,从中获得滋养心灵和阅历的快感和触动。这就是北京在我心中真实的意义,亦即是我所以向往的深层动因。 旅行北京,始终却没有在我的旅行计划中得以实现。在我的意识中,甚至只有紫禁城和长城才是维系向往仅有的两个去处,而它们表面上又是如此的熟悉,以致于让我都有些漠视和麻木了。熟悉让情感趋于平和,漠然却使平和丧失最后的激情,只遗留下冷淡了。诚然,自己并无法完全摆脱那长期说教形成的潜移默化的教科书式驱使,可北京却又是中国大地上最不可能象长江三峡那般面目全非和消失的,也许正是因为这些因素,北京之行就这样被冷落和尘封了。 妻要到北京出差。于是,尘封的计划就自然被摆上了日程。 关于北京的印象有许多:大都市、交通复杂而拥堵、沙尘暴、胡同、四合院、奥运会…… 这些或清晰、或模糊、或片段的记忆痕迹,在成行之后,一些得到了更为切实的印证,一些却不得不被修正、另一些则凭添了更多莫名、强烈、深远的触动和警醒,其中诸如“八国联军”、“劫掠”、“屈辱”、“烧毁”等等等等是最最频繁跳进眼中的字眼,那一刻在脑海中翻腾的始终都是冲天熊熊的火光,曲折摇曳的身影,我甚至听不到一丝声响,尽管我清楚再夸张的想象都不为过,却偏偏如同正在注视着一场默声电影,全身僵直、两眼勾勾…… 历史于我,总不免显得过分沉重;而旅行于我,则更象是即将来临的一场战役。依我的性格,控制是极力追求的。如此,计划——详尽、细致、周密的旅行计划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不得不完成的任务。 关于旅行计划,首要确定的必须是整个计划进程中的几个结点。行程的开始、结束、其中必须到达的具体位置。然后根据这些确定的结点来规划布置具体的行动和步骤,两者之间是枝与叶的关系。在整个计划中,时间——交通的时间、游览的时间、休息的时间等等是需要控制的关键的关键。象真正的一场战役需要做到的那样,你必须控制部队到达战斗位置所需要的时间、发起进攻的时刻、预计结束战斗的时间、预留撤退和休整的时间、甚至意外情况的时间等等,这一切并非要精确到分秒,但却要有尽可能的预算;还应该充分考虑到必须排除和避免的情况。比如,当必须让战斗部队于天亮之前在计划位置部署好,那天亮时分就是时间预算的结束点,不然就将影响到整个战役的全盘计划;而从旅游的角度看,比如想观看升国旗仪式,就必须确定仪式开始的时间、到达观看点的交通时间、是否要提前才能占据最佳位置、意外情况的预留时间等等。我想,这样的计划原则是具备相当规律性的,与旅行中其他的情况或日常生活、工作等方面是相通的,可以适当地借鉴。 关于北京旅行计划中的几个重点: ² 住宿点在考虑卫生、经济和安全的基础上应充分兼顾日间的旅行行程,也就是交通方便。这一点相当重要,特别是在象北京这样超大规模的城市中旅行,这对于减少在交通上耗费时间,保证充足的游览和休息的时间是有很显著作用的。 ² 交通上的困难要充分考虑。事先必须尽量准确地研究确定交通区间的行车线路和车辆。根据景点往往规模较大的特点,要与实际游览线路紧密结合,确定到景区哪个方向的进口,再从哪个出口结束,并连接到下一步的行程。另外,很重要一点是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光着急是不可能解决任何问题的。“不若放身心,冥然任天造”。 ² 重点景区应该保留充足的游览时间,甚至可以毫不迟疑地取消次要的项目、改变原有的行程计划。旅行效用的最佳,并不在于游遍玩尽所有的去处,而在于你能否在到最心仪去处之前的想象、与了解与实际亲近之后收获感悟之间实现充分、深刻的证实和升华,从而获得一种丰满、充分的体验。 ²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通过了解网站关于当地的情况介绍、阅读网友们的游记贴士、沟通各种疑难的问题,从汇总的信息中筛选出有益的信息增补充实自己的计划。 往北京的航班是在二○○三年八月九日星期六上午八时,经过约两个半小时的飞行,顺利抵达目的地——北京首都国际机场。随即,我们换乘机场巴士前往市区,这样的机场巴士有多条线路,旅行者可以根据自己行程安排选择,票价均为人民币一十六元。我们选择的是直达国际饭店的班车,因为计划中先要在前门住宿,而国际饭店在建国门外,附近就是北京火车站,距离前门很近。国际饭店方向的机场巴士始发和到达在不同位置,到达地点在饭店东门,而始发地点却在西门。我们出了西门,搭乘公交车120路直达前门,也就到达了北京之行的第一个住宿点。 前门---记忆最深的是在歌词里,“高高的前门……”。它地处北京城区的正南方,属东城区。地理位置极为便利,可以说是北京城南的交通枢纽,并且聚集着大多中国人耳熟能详的风景名胜,包括自然、历史和人文、商业等等值得驻足品味的景致。信手便可拈来,在它的南面有天坛、大栅栏商品市场等,在它的正北面是天安门广场及附近的建筑、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和景山、北海公园等等,而它距离北京市两个主要的商业中心---西单和王府井也不超过三站路,并有地铁站通往京城的各个角落,这里还遍布着大小上百家的宾馆、旅社和招待所。因此,前门应该是前来北京旅行人士安营扎寨的首选之地。我们根据网上的信息,选择了前门新新宾馆。北京的中小型宾馆一般都没有评定星级,甚至也没有统一的标准,全然要靠自己的双眼考察。所以选择住宿点必须先看房,后入住。当然,千万别忘了侃价。在这里,不妨让我交代一个小插曲,事情是这样的…话说入住新新宾馆两日,结算房费时,那厮问我们要了每人每天6元的城建费。到过全国上下很多地方,这事大概已是绝无仅有了,当时没多想就给了,权当赞助首都人民的幸福生活吧。但在之后住宿的宾馆却没有这般遭遇。不免起疑,妻遂至市政府网站查询,发现北京市由于非典影响暂停住宿业收取城建费到今年9月份,而这家宾馆却明知故犯、置若罔闻、惟利是图,还阴险地将该项费用隐入房费,没有开具正式的城建费收据。于是、我毫不迟疑地投诉到北京市旅游局住宿管理处,令人颇为意外和遗憾的是该处官员居然表示对此规定一无所知,所幸态度还不错,答应调查并回复。就当我们快要失忆时,却在回来后没两天,令人欣慰地接到了该宾馆老板的电话,向我们致谦并承诺退还多掳去的我们的血汗钱。对我们而言,这算是一个圆满的结局了。只是不知已有和还有多少旅行者付了冤枉钱而懵懂不知,多少店家得了昧心钱还私下偷笑,更不知我们的官老爷们还要糊涂、麻木和不作为到何时?惟所幸者,尚有我等这般乐投诉而不疲者,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约在中午时分落实了住处。休息、调整了行装,原则是能省就省,轻装上阵,但是诸如相机、胶卷、地图、水、干粮等等则必须带齐带足。在附近的东北馆子草草用了午餐,便按既定计划直奔天坛风景区。 天坛风景区位于皇城的东南方向上而并非象地坛、月坛和日坛那样建筑在皇城的正北、正西和正东方向上。在皇家的礼仪规制中,天坛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必须建在一个属阴的方位上,而正南向为阳,显然不合适;东南向称为丙位,正好是一个属阴的位置,故天坛建筑在了紫禁城的东南方向上。天坛是皇帝向上天汇报工作得失和祈求赐福保佑的重要场所,每次仪式前,皇帝都必须步行至天坛的斋宫,斋戒三天,包括不吃腥荤、不近女色、早睡早起和多洗澡等等,其中的整套仪式相当繁复和讲究。景区面积很大,甚至大大超出了我的想象,因此犯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失误。我们搭乘公交车到了天坛景区的西门,其实天坛的主要建筑布局是成南北中轴线分布,圜丘、回音壁和祈年殿等由南至北一字排开,而周围分布着大面积的古树和草坪,非常之大,以至我们不得不从西门走一段无比长的除了树就是草的“朝圣之路”,还得向南再折返向北,才能将其中主要建筑通吃。这实在是一个教训,正如先前所明确的,游玩之前必须确定起点和终点,起点是前面行动的终点,而终点是其后行程的起点;起点决定着游程的消耗和效用,终点则影响着行程的连贯和顺畅。不仅要在行前仔细地研究交通地图,还要将其与景区导游图联系、比对分析,两者充分结合形成统一、有效的行程方案。 欣赏天坛整体的美,最好的方式应该是从其上方高空俯瞰,那样才可能看得全面、真切;可对于我们,现在只能全凭想象了。天坛景区的精华所在是祈年殿,至于回音壁和圜丘则实在没有什么摄人心魄之处。祈年殿整体高大雄伟,线条浑厚圆润。我们沿着它周围登殿的圆台洁白的汉白玉石阶渐渐高起,步到它的跟前。那迎面而来迫人的气势、不得不的仰止,无不浸透着王者的威严、天子的至尊;站在其间,仿佛自己不自觉就旋转了起来;仿佛我已与高大的殿宇融合一体,成为天地的中心;也仿佛遥望见当年,天子和他的大臣们仪式此处,华盖飞扬、旌旗招展、气象万千、呼喊震天、气派恢弘、令人不胜唏嘘。在我的想象中,天坛景致最美应该是在清晨和黄昏时分。天气晴朗的清晨,朝阳未出之时,空气清新、能见度高。此时的祈年殿肃穆在凝重沉静的气氛之中,四周毫无喧扰,置身于古老的建筑之间,远眺现代的钢筋水泥。此时此刻、此情此景,又怎能不使人多生几分遐思、想象和感悟呢?而当万丈霞光跃出云层之时、暮霭沉钟打醒静思以后,天坛同样也有着别样的炫美风韵;甚至在夜色沉沉、四野寂寂,启动夜光工程的天坛,依然绽放着绚丽夺目的光彩;更甚或当你偶然从它侧面的某一个角落、透过古树的枝叶缝隙,偷视她的尊容时,她也都无时不刻是那么的端庄、那么的威严,纵使若隐若现的仅仅只是殿宇轮廓、飞檐一角…… 从北门离开天坛景区,已是黄昏时分,再去些大的景区已不现实,加之在天坛里已然消耗了不少我们脚头上的储备,就按原计划上景山公园试图鸟瞰紫禁城的全貌和京城的夜景了。用“试图”只是因为那是我凭空想象和不确定计划的内容,能否遂愿就得看造化了。景山如同我们所说的,景区虽不大,却也有几个方向的出入口。从天坛方向有车直达,但如果从前门出发,乘5路车,可以直达公园的西门,是游览景山的最快捷线路。 景山是皇室的后花园,地处紫禁城正北面。最能引起今人津津乐道的只剩那要了崇祯皇帝小命的歪脖子老槐树了。其实、景山真正的美是在于她在京城里独一无二的优势。虽然并不是特别的高大,却是京城里少有的致高点,是完全由人工手挖肩挑堆砌而成的。山上更有由高及低、建筑在东西轴线上的五个各具特色的亭宇,它们排列对称、比例协调,堪称杰作。我们沿着蜿蜒而整齐的石阶,没有花费多少气力就登上了顶峰,也就来到了最高的那个亭殿-----万春亭。从亭宇四周的栏杆向外眺望,正南面就是威严雄伟的故宫博物院,多少亭台楼榭,多少殿堂飞檐,实在是数也数不清,只觉着它们在夕阳照射下,泛起了昏黄柔和的金光。岁月的脚步虽已默默无情地暗淡了那曾经夺目耀眼的金色的琉璃瓦,却不能暗淡我们的想象,对过去那些美好、最美好的事物、景象、体验的回忆和想象。而当我们面对这些历史遗迹时,我们并不仅仅只是注视端详着它们,绝不仅仅如此,我们还从中看到了历史本身,至少是想象中的历史。无论是真相或是虚幻,本身并不是那么要紧,因为对于我们这些历史的看客而言,真正重要和现实的并非是历史本身,而是基于历史和由历史引申的满足我们人格发展的体验和阅历。 天色渐渐地黯淡下来,原先有点泛泛的京城里的灯光也渐渐明亮了起来,可我的眼神始终都没有离开那些心仪的紫禁城的飞檐琉璃;远处的天安门已然是灯火辉煌、明亮眩目。相比之下,紫禁城就显得有些暗淡和冷清了,只有高墙的几处壁灯泛出浅淡的黄光,对于偌大的宫城而言,却只是微不足道的光线了,可就是这样不起眼的亮点,映射在我的眼中,却在我的脑海里穿透了几百年的尘埃,回到了过去。此时的宫城,不再暗淡、也不再清冷,全然令我糊涂而迷惘了,那夺目的光线,不知是从何而来,是皇帝大婚的喜灯笼、是小太监熟睡打翻了的宫灯、还是洋毛贼们憎狞面目下熊熊的冲天火焰…… 正在幻象之间游离,突然只觉身处之地一片大亮。定睛一看,原来是景山公园的夜景工程启动了,只见布置在几个亭台飞檐的灯饰,一起崭放出夺目的亮光,将隐藏在黑暗中的亭宇建筑挺拔矫健线条完美地勾勒出来。我想,从京城的各个视觉可以触及的角落,此刻必定正为这规则亮丽的景山夜景所吸引。不知此时此刻,有多少双专注而愉悦的眼睛正在投向我们所伫立的地方呢?没想到,原本是要在景山上欣赏京城的夜景,不经意间却也成了京城最美夜景的一分子。这或许就是造化的神奇和不可预知吧! 此时、京城已全然入夜。周围已经没有多少象我们一般异乡的游客了,却多了些夜登景山的老者,他们大多是在黄昏之后才“姗姗来迟”的,带着茶水和零嘴,一路上与相识的伙伴招呼寒暄。景山本就不高,三伏天不出汗便能轻松登顶,他们随意地邀上三五老友,欣赏着京城的夜景、唠叨着生活的苦乐,还品味着京城的变迁。这一切彰显得是那么的恬静而平和,却又与这喧嚣繁复的京城大都市如此的不相协调。也许,年轻人们也应该在夜色中留多些时间到景山上,试着用一种更为平静的恬淡的心态去观察这个自己身心终日奔忙焦躁的城市,真正去审视自我的灵与肉,审视自己的存在、梦想和意义。过去的皇帝为了看清自己统治世界的宫殿,不惜耗费巨大的力量人工堆砌了一座景山;今天的人们难道不应该尝试去到高处、走到外面,换一种角度来看待自己的人生和存在的环境吗?是否会有所收获和增益呢?我想,答案是肯定的。 妻子的声音惊醒了梦中人,“时间不早了,你难道还不饿吗?”。不问不打紧,顿时觉着饥肠辘辘。今天走了不少路,消耗确实不小。人即使精神世界再过充盈饱满,也实在难以抵挡小胃的阵阵抗议啊。于是告别了景山,依旧从西门出,在大门对面乘5路车回前门。决定去尝尝北京烤鸭。京城最有名的烤鸭自然是全聚德的了,可我们听从网友的建议,到前门大街鲜鱼口内的便宜仿,品尝炉烤的烤鸭。因为全聚德生意好得要排队,而便宜坊的烤鸭整一副才58元,还有师傅现场给片鸭,我们边尝着京城美味,边欣赏精湛的刀工手艺,实在是不错的享受啊!就如同到了四川不吃辣椒、喜欢登山的不爬黄山,到了北京不去尝尝烤鸭,便似有些遗憾和罪过了。酒足饭饱后,便回去休息,不表,就此结束京城旅行的第一个半天。 这次旅行新增加了两条经验: 第一条是出发前就此次行程制定了较为详尽的计划书,并做成了表格样式,其中包含了具体的行程、游览的经典、花销的费用和相应的关注点及贴士等,还要求自己在每天的行程中和晚上必须进行随时的记载和总结,以便于汇总和积累。 第二条是每天行程结束必须将该天行程的票据等整理并专夹保管,一来便于统计费用,二来利于收藏,不致损坏和遗失。从回来之后的总结看,这应该是相当不错的两条实用旅游经验。 由于我们是周六才到的北京,考虑到周末北京必定是游人如织,难以估量,而对于故宫之行又相当看重,计划是要在一天中细细游历,所以就将故宫之行安排在了周一,期以避开旅游的高峰,便将天安门附近的游览安排在周日。 次日,我们十足睡了个懒觉,十点来钟才出发。想来今天也还是一个磨脚的日子,加上转晴后更加亲热的骄阳,我们准备了充足的水和防晒物品。出了前门向天安门方向前进,从最近前门方向的正阳门到天安门,再到紫禁城的诸多殿宇,甚至到景山公园的万寿亭,它们都是按照南北中轴线左右严格对称建筑的,即使现代建设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和毛主席纪念堂也均是遵照这样的建筑规制兴建的,甚至达到了分毫不离的精确程度。我们依着由南至北的方位向北逐个游览。过了前门,首先来到了正阳门。在皇朝时代,这里是进入皇城的门户,因此修建得格外厚实、雄伟和高大,这样既能起到防御的作用,更能彰显皇家无尚的威严。过了正阳门,偌大的建筑就是毛主席纪念堂,其方方正正,器宇轩昂,虽然并未象历代帝王陵寝般规模庞大、结构复杂,却也建得相当威严气派,足见当日兴建者们的用心和建筑人们的热情了。关于毛堂曾经有件逸事,80年代有传闻要拆掉毛堂,当时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这样说到“兴建毛堂肯定是违背毛主席本意的,但事实是毛堂已经建成并在中国乃至世界形成了巨大的影响。对于既成事实,仅仅用简单的方法处理并不一定就是适当的,即使事实本身是错误的”。此时,毛堂周围几乎已经围着整个建筑排起了长龙,不少工作人员在维持秩序,要求人们先存包后排队、按照指定线路整齐排列等等。参观毛堂是免费的,但由于禁止瞻仰者携带一切物品入内,因此就必须在进入前寄存,而且是区分大包、小包不同的标准收费。这年头谁出门旅游不带几个包包,所以单就经济角度考量,这方面也具有相当可观的经济效益。与生俱来的痛恨与人扎堆和有些逆反的性格,使我必然放弃了费劲地跟着别人的参观瞻仰。我想,对于逝去了人们,重要的就已经不再是物质的存在,而应该是升华或变异了的精神层面的属性。毛堂再往正北前方就是人民英雄纪念碑,它的形象和历史已经不需要我再过多赘言了,令妻颇为遗憾的是,只因为有铁栏杆与雄赳赳、持枪的兵哥哥在四周,使我们无法走到纪念碑跟前,近距离地欣赏那些曾经在课本上、记忆中宏伟的片片浮雕,接受又一次深刻庄严的爱国主义教育,真是太可惜了。纪念碑与天安门之间,就是真正意义的广场了,当然广场还包括毛堂所在的位置四周。广场的西面是人民大会堂,东面则是中国革命博物馆和中国国家博物馆。根据我所查阅的资料,在皇朝时期,目前纪念碑所在的位置,伫立着一座城门,叫大明门(也叫中华门),在大明门东西两向的延伸段分别向北修建了千步廊与天安门相连,而当时的广场就是其中的这一部分,而在大明门以南,现在毛堂的位置,沿中轴线一条宽阔的大路,两侧是成片的林木形成屏障,即可以阻挡风沙、亦可形成些荫凉。后来,新中国成立了,毛主席他老人家认为需要一个足够大的广场,让全世界无产者可以在一起聚会,也可以让他向足够多的听众发言。这还了得,真是平地一声春雷,于是乎,是该拆的拆、该改的改,无论如何也得建一个可以容纳15万人集会的大广场,结果就有了现在的广场的模样。而实际的规模还远远超过了他的初衷,现在的广场足足可以容纳50万人进行一场鼎盛的集会。这也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无比的热情、智慧和非凡的创造力,预示着全世界无产者终于有了自己聚会、呐喊的场所,真是中华民族之幸、全世界还在水深火热中的人民之大幸福啊! 同时为了打通东西长安街,还将天安门东西侧包括东华门在内的几座城门也悉数拆除,大约在建国10周年左右,这些工程就大体完成了。而广场在90年代还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修缮,重新铺设了更为坚固美观的花岗岩地面等等,这时我们所亲见的是已经相当崭新的一个“人民的”广场了。只是在这样一个宏大的人民的广场中,浑然没有一点供人民休息、遮荫的地头。或许人民们来到这里,已经心情澎湃、热情高涨到了极致,全然没有需要休息,也毫不在乎骄阳毒辣、风沙扰人了。 走进过街地下通道,横穿长安街,就来到了天安门城楼跟前。一切、眼前的一切其实是那么的熟悉,城楼、宫灯、石狮、华表、金水桥、巨幅画像,还有那始终如织的人潮。机械本能般地在那些位置存了些照,与妻疾步地穿越人群,从画像下走进天安门。城楼现在是许上的,但同样要寄存行包,只见存包处几队长龙,工作人员汗流浃背、手脚麻利、吆喝不断、基本不抬头看人,好一派丰收喜悦的景象啊!从寄存的大小各色行包,使我们不难预见到国家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和胜利完成GDP增长7%的任务实在是小菜一碟。上了城楼,扶着栏杆鸟瞰了广场的四周风光,作当年众人风光状。步入殿中,昔日皇家的摆设早已荡然无存,换上的是供新中国领袖们座谈休息的席位,坐席一样的华贵堂皇,凸显出新人并不比旧人来的寒碜,即便是农民进城,坐了天下。只可惜真正坐天下的已经不再是农民或早已从手扶肩扛他们成就事业的农民们中“进化”了,不土了、不愚了。从目前我们的农民兄弟还要交纳教育附加费、计生统筹费、兵役费等等就可见一斑。历史就是这般的无情,正如政治一般无情。我们站在天安门城楼上,一个昔日皇朝的恢弘建筑上,却纯然没有感觉到一丝过去皇朝的气息,它的历史仿佛突然间只是从某一刻才开始,过往的一切被彻底抛弃和割裂了。可人们的心绪和不安能够被彻底洗刷干净吗?这就是典型的政治性历史,政治将原本简单清晰的历史,有意识而无情地剪裁修饰一番。真是旧人死掉,新人大笑,中间人莫名其妙啊。就因为旧人有口难言,新人胡言乱语。于是乎,要识得个中机巧,实在是需要大智慧、大勇气不然。下了城楼,取了行包,北面伫立的城门就是午门,过了这道门就真正进入了皇城----紫禁城,也就是今天的故宫博物院了。照今天的行程安排,就只能在此暂且打住了,那门里的风景就先按耐到明天再细细端详吧。 出了天安门,张望着东西宽大而笔直的长安街。时近正午,与妻商量,到王府井用膳,再四处逛逛。过地道,乘公车往东去,不到两站地,就到了王府井。 王府井是京城里最繁荣最悠久的商业区,它的繁华程度和历史悠久是其他商业区所不能比拟的。在皇城的东部远比它的西部来的繁华和更有味道,就拿西单为例,那里的繁华夹杂着令人局促不安的因素,或许有规划上的因素,同样作为商业中心,王府井较之西单就没有那么喧闹和车水马龙,却又不乏纯粹商业的繁荣热闹。其中还蕴涵着强烈的历史和文化的气息,使人们徜徉其间,除了能够满足来这里的纯粹基于商业的好奇和追逐,还能够不时间或地获得心灵和情感的别样体验。这也就是为什么我,还有那么多人喜欢和记忆王府井的原因吧。在路口的一家充满老乡味招牌的饭馆吃午饭。虽说名字起得相当亲切,但价格却不够体贴,只是此次出来始终没有禁口,几乎餐餐小酒不断,没有经济上的过多节制,也就随他去吧!酒足饭饱过后,骄阳如火、两眼迷离。或许男人与生俱来对于逛街就缺乏足够的热情和适应力,相较女人们在这方面是纯粹的低能。所以对我来说,就始终处在半梦半醒状态的交替当中,进了什么小店或是商场,就尽想着找个凉快的地方打迷糊歇歇。当然还要顾及妻的心理尊严,以防伤了她那脆弱稚嫩的小心灵。可一回到街上,不知是烈日当空的缘故,还是心理获释使然,反倒是清醒了许多,眼睛也总能提溜的四下张望。这时王府井商业街正举办世界啤酒美食节,兴许是天气的缘故,还是入夜以后才是真正的开张,食客不多,商人们也无精打采的有点发蔫,摊位倒是开的蛮齐,一人多高的啤酒桶直立在那,听说是从异国他乡整来的,酒的价格不菲,好象也不太有人问津,反正我已经无量容它了。这里最惹人眼的是那座大教堂,高大而考究,工程规模不小,建筑工艺精良,并且相当完好的保存了下来。而让人多生遐思的是,这样一座异国的宗教建筑却能够很好地融入到了最传统的中式建筑格局中,并没有显出唐突和异样。我并无法清晰的想明白,但那或许就是历史时间莫名力量的作用吧。时间悄然无息地冲刷着历史的长河,偶然的急流或落差并不能真正改变流动的轨迹,却是那周而复始、日复一日的如低诉耳语般痕迹的加深,真正使历史演进或异化得面目全非。这才是也应该是真正意义上的裁决或审判,这才应该是真正历史的真相啊! 我们停停走走,在清凉与酷热间交替感受着,节奏缓慢地打发着午后京城的暑热,甚至有时只感觉到两脚还有知觉地上时钟滴答般有节奏地走动,而其他的部分却早以蒸发到半空中,就快要了无踪影了。再看看妻,令人诧异的是,原本的购物狂似乎也有些变样了,居然两手空空,不知是到了异乡反而少了些兴趣,还是我的态度让她减了趣味,或是天气、疲劳的因素。也好也好,这样我的腰包可以安心了,我们也可以轻松地继续我们的旅程了。 离开了王府井商业街,坐车到了交道口,步行从国子监路(也叫成贤街)前往参观国子监和孔庙(北京博物馆),然后再去参观雍和宫。我对博物馆有相当的兴趣和偏好,或是出于一点附庸风雅还是急功近利的性格因素;或是对历史原貌、真相的偏好和倾向。不论能否读懂他们所蕴藏的信息,只要可以独立、寂静和自由地与历史本身面对面;只要能够明白无误地感受到它们的真实、没有主观偏见的自然、原始的气息,就足够了,这些也才是最重要的。 国子监路进出两端有两个高大气派的牌坊,上面布满各种鲜艳和美丽的彩画、浮雕;路两旁古数参天,冠大成荫地将烈日和路面密密实实地隔离开来。连牌坊的上部也已经掩映在两旁伸展开来的枝叶里,清风拂过,古枝摇曳,偶尔透将而来的几缕浮光,仿佛那牌坊上的字和刻画也动了起来,仿佛在我眼前正掠过那些衣冠端正、相貌清秀的才子们的身影,让我对浮光掠影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走进孔庙,左右皆是古柏森森,不自觉精神肃然;两侧数十面两人来高的石碑排列成长长的碑林,石碑上镌刻着古往今来人们对孔圣人的尊崇和景仰,让人感受到无比强烈而沉重的历史氛围。伫立其中,你绝不可能流露出一丝一毫的不敬、亵渎或是嬉笑,这就是历史事物基于历史人物、事件、评价等等,汇聚而成的给后来人从视觉、触觉到内心情感的冲击和影响。她就象拥有一条无形的通道,将过去、现在和未来连接,能够使她所要传递的信息、情感,毫不费力地自由传送。就如同网络中的骇客,他们的愿望和想法可以肆无忌惮地实现,因为他们有着可以仰仗的肆无忌惮的通道和网络;他们有着可以容他们传递信息和影响的介质,而这样的令人可怖的影响大多是无形而不可逆的。庙中,依然是中国古典建筑规制中都有的那些物件。正殿两旁有对称的两排偏殿,它们之间各建筑着两个小殿供奉着巨型石龟和大钟;正殿前耸立着两株巨大的古树,殿门上挂着漆金大匾,书着四个大字“万年师表”。只是,比较起天安门、天坛、或是王府井等等地方,这里实在是有些冷清和残破了,只听见有两个年轻人看着那外皮皱折、枝冠枯槁的古数、清冷寂静的庭院、空荡肃然的大殿、甚至还有那传来的阵阵昏鸦的叫唤。连连说道“这地儿怎么这么破啊!”不屑之情溢于言表,紧接着便匆匆离去。可我却喜欢极了这儿的氛围,尼采说:最伟大的体会不是在喧闹之处,而是在寂静之时。那一切物件构筑并展现迩来的古朴、沧桑和安详,使人不由得静寂下来,那是一种不由分说的压迫,如醍醐灌顶一般。在那些喧闹的处所,和那些喧哗的人们,那些敏感而高傲的历史情绪便冷笑而孤寂地躲将起来,藏在那不知名的高处,而我则象那帮渴求偶像临幸的不幸的家伙们一般,愤怒而无助;而在这里,我甚至已经感受到出已壳的灵魂,游走在虚无和自由之间,体会着前所未有的心灵触觉。有些枯萎彷徨的心灵,重新鼓起战斗的勇气,无畏地探出触角,尽可能地向外伸展,期许能汲取到连通历史与现实通道那一端的能量,得以揭开迷惑和找到新生的动能及规律。我愿意在这其中,多待上一会,从不同角度端详这里的一砖一瓦;看看天,透过殿堂之间或大或小的缝隙;触摸那些班驳的墙壁、皱褶的古树。这些就是历史的书卷,有些泛黄、有些残损、有些霉斑,可却是那般的真实、深邃和纯粹。这些也才真正是我们精神中需要的营养,原汁原味、没有曲笔、没有篡改、诚实而坦率。只有真正亲近到文化的清源,我们也才可能获得最大的触动和快感,也才是最有裨益的。相比天安门广场偌大的地方,即没有遮阳挡风的树阴,也没有供人歇脚休憩的街椅,这里就已不知好上多少倍了。 沿着殿宇之间步道的两旁,总能见到那些不起眼却能够让人更加松弛平静的物件。我也就总愿意在那些甚至已经很班驳的椅子上多坐一会,午后的阳光依旧强烈而扰人,而在这样温和而恬静的氛围中,却并不觉得酷热和烦躁。或许也只有处在这样的身心状态下也才可能真正融入那历史遗迹的年代氛围。如果是在那焦躁愤懑的境地,又有什么奇思异想不会悄无声息地从思维中溜走,甚至都不可能存在什么思维。残留下的只有情绪、糟糕的不良情绪;而我们只是过客、迷惘失意的过客了。漫无去处的遐思连同身心的释放如此完美地交织在一起,让人倍感舒适放松而不肯舍去。 孔庙四围的偏殿原本是北京博物馆的展厅。这时却已是空空荡荡,了无几物;大门紧锁,张贴着字条,写道:馆藏搬迁,暂停开放。甚是遗憾,窃以为抛开安全、保护等层面的因素,将博物馆设在本就是文物的孔庙中,其实是相当不错的。这是一种历史情绪的汇聚,历史真迹的集合。而令让我担忧的只是,那被腾将出来的空间,历史的空间,将会留给谁、接纳谁?我想知道,却又有些不忍心了解,却只是不忍失望罢了。 终究是要离开的,其实并不会有任何的伤感或是忧郁。人们来到这里,期许更多的是获得某种不同寻常的体验和快感。如果你得到了,你就首先必须满足,更何况,离开本身就是这种体验和快感的组成部分,甚至还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假若真有伤感或忧郁,那也是在回忆时才有可能,而且还不见得全然是由于此处的缘故。所以,我们满足地离开。 走出孔庙,向路的另一头走去,注意到正门两侧内百米伫立着两块一人多高的大石碑,上面用各种文字镌刻着“文武百官,到此下马”。这是文明中国为了表现尊贤敬教的下马碑,多少年来,不论世事变迁、潮流更替,它们依旧完好地伫立在此,尽管字迹有些模糊和失去光泽;尽管石碑的起伏处挂满了蛛网。这现实的存在并不是最重要的,因为老百姓的淳朴愿望和权力者的伪善姿态,还有它们耐于岁月磨折的质地属性,它们都必然会尽可能长时间地存在下去。只要不是被粗心和无良的家伙撞断了腰(沈阳故宫)。 存在并不意味着就必定具有意义,意义的大小也并不在于存在时间的长短。孔子云:朝闻道夕死足已。尼采言:只要能够体会到爱,刹那即是永恒。 走尽这条成贤街,过到马路对面,就到了雍和宫。这也是我们今天景点游览的最后一站。 步入雍和宫,第一印象就是这一系列的建筑是只有皇家才有的规制。长长的步道,让人必须经历一段笔直而庄重的收拾整理心情的过程,才能接近它的容貌,才能仔细地端详。走入正殿区域,赫然在目的是两座粗大高耸的旗杆,典型的喇嘛教风格。看了景区介绍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此地在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由康熙帝在此建造府邸,赐予四子雍亲王,称雍亲王府。雍正三年(1725年),改王府为行宫,称雍和宫。乾隆九年(1744年),雍和宫改为喇嘛庙。由于雍和宫出了两个皇帝,成了“龙潜福地”,所以殿宇为黄瓦红墙,与紫禁城皇宫一样的规格。可以说雍和宫是全国“规格”最高的一座佛教寺院。 雍和宫由牌坊和天王殿、雍和宫大殿(大雄宝殿)、永佑殿、法轮殿、万福阁等五进宏伟大殿,加上有东西配殿、“四学殿”等建筑组成。整个建筑布局院落从南向北渐次缩小,而殿宇则依次升高,形成“正殿高大而重院深藏”的格局,巍峨壮观,具有汉、满、蒙、藏民族的特色。雍和宫的建筑特色是我不能细细叙述的,这也非我所乐于记忆和记载的。其中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万福阁中那尊用一整棵名贵的白檀香木雕刻而成的迈达拉佛(弥勒佛),其高18米,地下埋入8米,佛身宽8米,堪称世界一绝。而深深让人回味的却是那交织在皇朝与佛教,人性与佛性等等中绵绵不绝的历史韵味。这里首先是雍亲王府,曾经生活了末代皇朝的两位重要的皇帝。在这里又曾发生了多少世间的悲欢离合、关乎国计民生的运筹帷幄呢?更有甚者,乾隆帝时在此设立喇嘛学院,专业培训藏传佛教的人才。学成之后他们将被派遣到西藏地区负责管理教区的工作。这样就使得中央与西藏的联系更加紧密,加强了内地与边疆民族、文化、宗教的进一步大融合,维系了王朝广大疆域的统一。乾隆皇帝的深谋远虑、高超的政治智慧及治国韬略,由此可见一斑。 来到永佑殿,这里曾经是雍亲王的书房和寝宫。一种油然而生的情思不觉流淌而来,乾隆帝弘历就是在这里长大,我甚至还能想象出孩童们在此玩耍嬉戏的身影。不觉长叹了一口气。太长时间沉溺于此,是叫人有点喘不过气了。 这就是雍和宫,京城值得一去的地方,完全就在于孕育在其中的皇家的、宗教的、人文的、建筑的、政治的、野史等等的相当繁复而饶有趣味,值得细细琢磨的历史韵律。 结束了雍和宫的行程,也就完成了今天的景点歼灭站。时辰也已经不早了,这与我行前的计划大体吻合,就是在黄昏完成大致的行程。而接下来就是吃饭和休息的问题了。计划中的下一站是去“簋街”。 “簋街”在京城的年轻人中相当有名。其实就是东直门内大街的一段,是一条美食街,主要以经营川菜和西北风味为主。“簋街”在字面上一般都被说成“鬼街”。或许是原作的簋街,拼写太过复杂、发音太过难懂,于是就被谐音成了“鬼街”;另外的原因,就是这条街两侧都挂着成串的红灯笼。入夜掌灯之时,由街的一头向前望去,红光摇曳,犹如鬼火丛生,加上来这儿的基本上都是“饿鬼转世”。到那夜深风起,凉气迫人时分,还真有点鬼魅的味道,因此叫它作“鬼街”也是相当的贴切。当然,肯定还有些勾引人们好奇的小心思吧。窃以为,这么一条“鬼街”不必象目前如此的宽,再精致小巧些,或许会更有些韵味,更“鬼魅”些。今天的行程让我们的确感觉到有点累了,所以也就在逡巡逛荡一会之后,随意找了家馆子,裹腹加歇脚。晚餐中有一道妻亲点的“羊蝎子”,实际上是羊腿骨挂肉,加入药材、调味在大锅中小火熬煮,可麻辣可清淡。吃将起来,一般皆用手替筷,方便撕咬、吮吸等动作的运用,还真有点原始的味道。听说这道菜相当滋补,有滋阴壮阳的功效,老少皆宜,特别适合秋冬季强精补髓之用。说来,这鬼街家家做的多是些“麻辣小龙虾”、“香辣蟹”等等,特别适合那些好吃麻辣、喜欢大快朵颐、胡吃海塞、大口喝酒的家伙们。 夜渐渐沉了,风也悄悄起了,鼓动着燃起的红红灯笼,使入夜后有些孤寂和晦暗的京城,象是多了些身着红裙翩翩而动的舞娘,舞动着长袖霓裳,诱惑着尘世俗子,渐渐迷失在现实与虚幻之间。或许就在这里,得意和失意、亢奋与低落的人们,不约而同地推杯换盏,寻求与体味着别样的世间情怀。加上我们这些好奇的看客,这也算是一道不错的风景线吧。 火红的灯笼渐渐连成了线,灯笼上有些诡异的“簋街”二字也早以模糊不见;,走过了街的尽头,回身望向红光的方向,却始终看不到它们的尽头。只觉得它们甚至都挂上了中天,曲折了起来,象是一条龙,不屈而执拗的红龙。 我俩寻到地铁站,回前门,思量着换个地方住住,就找了家无量宾馆。在新新宾馆后门隔壁,条件改善了些,尽管也贵了点,只是这样避免些住宿的乏味。之后,整理资料、收拾心情,好好休息,明天是周一,将开始令人向往和兴奋的故宫之行。 一夜无梦。 次日醒来,浑身乏力,真有点只愿终日长卧不愿起的念头。可故宫对于我们实在有太大的诱惑力,还好要到9:00钟才对外开放。就多眯了会,才收拾行装、退房、入住新店,不敢有过多磨蹭,匆匆用过早膳,就直奔将皇城方向去了。 重走昨天的路程。经过前门、正阳门、天安门广场、永定门,走过天安门城楼,就到了故宫博物院的正门——午门。我们的紫禁城之旅就此开始了…… 故宫,又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为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这样一座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紫禁城,占地约72万多平方米;据说共有宫殿9999间,都是木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饰以金碧辉煌的彩画。这些宫殿是沿着一条南北向中轴线排列,并向两旁展开,南北取直,左右对称。这条中轴线不仅贯穿在紫禁城内,而且南达永定门,北到鼓楼、钟楼,贯穿了整个城市,气魄宏伟,规划严整,极为壮观。无论是从她的平面布局、立体效果、以及形式上的雄伟、堂皇、庄严、和谐,在世界建筑史上都可以说是罕见的,是五百多年前中华匠师们高超智慧的结晶。 故宫吸引我们之处,一则在于她建筑的规模和形制,以及从中展现出来的极具帝王震慑力量的皇家威仪。二则是作为故宫博物院所收藏的大量的珍贵文物,根据统计总共达1052653件之多,统称有文物100万件,占全国文物总数的1/6,其中还有相当多是绝无仅有的国宝。 我们在入口处租了自动讲解机,这样做是很有必要的。这种讲解机是根据电子感应的原理,当你带着它走到屏幕景点的区域,与设置在那的感应器感应,耳机中就会响起相应建筑和历史的解说词,还可以重复再听上一回。这对自助游览故宫的人们,应该讲是必要而不错的向导。 故宫的游览区域相当之大。走过三大殿之后,便进入内廷,内廷分中路、西路和东路三条路线。一般的旅游项目,都不外乎将天安门附近的景点包括故宫囊括在一天的行程中,这样算来,故宫的游览时间就最多只有半天,而半日游故宫,这三条线路也不可能游遍的,必定只是走马观花,听听说辞、拍拍相片而已,根本谈不上细细观赏品味和遐思一番了。走中路,可以观看到皇帝的寝宫(乾清宫),放置皇帝印玺的交泰殿,皇帝结婚的新房(坤宁宫),嫔妃居住的地方和御花园;东线主要有珍宝馆、九龙壁等等,西路主要是一些由格格公主们住过宫殿改建的展厅和尚未开放的地方。按照讲解器上的地图,我们选择先游览中线三大殿区域,然后折行至东线,游览珍宝馆、九龙壁珍妃井等等,再折回中线内廷部分,游览御花园、交泰殿和乾清宫等,最后进入西线游览,最后由神武门出,结束故宫的全部行程。 我们穿过午门。展现在眼前的又是一个很大的广场,远处的太和殿四平八稳地安坐在那,是那样的雄伟和巍峨,气派非凡。也只有眼前这样规模的广场,才足以印衬出那金銮宝殿的威严。走上通往宝殿的御道,不自觉地想要踏入那相当残破而崎岖的广场中去。在这样一片威严辉煌之间,它们并不会让人觉得一丝的不和谐和唐突,反倒还油然而生一种淡淡而深沉的怜惜之情;其实那些就是历史,最真实地保留着不知多少年前的模样,还有岁月无情而悄然无息的变迁。一块块突起的青砖,衬托着那一块块早以腐朽退蚀的青砖,一切都是在这样的无声息中渐渐的演变;就如同长城一般,我们看到那些残垣断壁、粗糙不堪的横截面、散落四处的旧时的痕迹,甚至只是些夯土,仅仅是一些黄土堆成的小疙瘩,都较之那些修缮一新,砖齐路平的新时代长城给予我们更多心灵的触动和感官的刺激。原因只在于我们能否直面历史,而不是面对附着在真实之上厚厚的粉饰;可往往要亲近这些真实历史,却必须经历非凡的艰辛和苦难,灵与肉的,深刻的,甚至是不计后果的疯狂。真的庆幸,那些劳苦的修缮者,不知是何种原由,使得他们遗漏下了这么一块真实的历史而没有横加修饰。无论如何,是该好好感激他们,就算他们不配。 过了广场上的金水桥,经太和门便是雄伟的太和殿了。在走进太和门的一刹那,不禁回头,从另外角度再注视那宏大的广场和广场中班驳青砖的身影,遥想当年皇帝登基之时,文武百官跪拜于此,高呼万岁,天地齐惊,实在是摄人心魄。在故宫最吸引人的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中,第一座大殿太和殿是最富丽堂皇的建筑,是皇帝举行大典的地方,殿高28米,东西63米,南北35米,有直径大1米的大柱92根,其中6根围绕御座的是沥粉金漆的蟠龙柱。御座设在殿内高2米的台上,前有造型每的仙鹤、炉、鼎,后面有精雕细刻的围屏。整个大殿装饰得金碧辉煌,庄严绚丽。而中和殿是皇帝去太和殿举行大典前稍事休息和演习礼仪的地方;保和殿则是每年除夕皇帝赐宴外藩王公的地方。三大殿都是建在汉白玉砌成的8米高的台基上,远望犹如神话中的琼宫仙厥。从高处看,午门进来广场的金水桥和流经广场的那条河,其形状恰象一把巨大的弓。我们在结束三大殿的历程后,就将近正午。寻了个阴凉开阔的廊檐下,妻将早已准备好的午餐小点摆得有模有样,象是个不错的郊外野餐。此时就完全不必狼吞虎咽了,悠闲是我现在所最愿意体验的感觉。细细地品尝着丰盛的午餐,回避着骄阳的亲近,端详着近处远处庄重威严的殿宇,玲珑精致的飞檐,还有飞檐上的小兽。铺开几张准备好的报纸,仰面躺将下去,望着清朗蔚蓝的天空,身体下面是厚重、博大和悠长的历史。深深地吸口气,微微地闭上眼,感觉到一股暖流传遍周身,再长长地将它们轻轻地呼出来,我甚至怀疑,这一切只是错觉,只是一个清晨半梦半醒的梦而已。 渐渐都有些迷糊了,妻的声音再次唤醒了梦中人,仿佛从天上又落回了人间。刺目的光线扎入了眼帘,眯缝着双眼,环顾四周,苍天依旧蔚蓝、大殿仍然巍峨、青砖终是老旧。时光荏苒,岁月沧桑,而眼前万物仿佛依然如故,没有一丝的变化;可人却会是正在渐渐的变老,白发也悄悄地爬上鬓角,眼下也已有了细细的纹理,一切也就在这样的悄然声息中变幻了模样。这就是生活,如果你只关注存在的表象,其实存在并没有隐瞒和欺骗什么,根本的只是人们意愿和侥幸地逃避和曲解。在怠惰和柔弱的本性中,他们更愿意去忽略掉任何不快、痛苦的因素。可这些存在的内在变化并不会就此抵消那些令人郁闷的要素,更会继续地郁闷起来。只要生活在继续,变化就在继续,那为什么还要无聊地逃避在表象之外,为什么不能勇敢地冲破表象,无畏地直面一切变化,了解其中最细微的,甚至最无情的变异。所以,我能够看到天空中浮动的云彩、大殿飞檐上尖尖的青草、由风扬起的青砖上的细尘…… 午休结束,继续故宫之旅。 走完三大殿,穿过乾清门,我们就将进入故宫的内廷了,这里是故宫建筑的后半部,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中心,东西两翼有东六宫和西六宫,是皇帝平日办事和他的后宫嫔妃居住生活的地方。后半部在建筑风格上大不同于前半部。前半部建筑形象是严肃、庄严、壮丽、雄伟,象征着皇帝权威的至高无上。后半部内廷则富有生活气息,建筑多是自成院落,有花园、书斋、馆榭、山石等。在坤宁宫北面是御花园。御花园里有高耸的松柏、珍贵的花木、山石和亭阁。其中两座名为万春亭和千秋亭的亭子,可以说是目前保存的古亭中最华丽的了。自然也会想起景山公园上卓然而立的万春亭来。 来到故宫,最大的目的就是期以看到那些沉静而韵味十足的文物展品。实际上在故宫数以万计的珍贵文物中,真正展出并能够让我们平民老百姓一睹其芳容的,却是少之又少,更何况那些旷世极品了。出于保护或其他什么原因,她们也都是养在深闺人不得识了。故宫中我们能观赏到部分文物的地方主要有三处,两处是乾清宫两侧由偏殿改建的展馆,分别是青铜器馆和瓷器馆,第三处是故宫东路上的珍宝馆。当然还有一些宫殿被建成展馆,诸如钟表馆、历代艺术馆等,只是我对于这些物件,并没有太大的兴趣,加上好些馆也不知什么原因都关门大吉,也就不太在意了。听说其中的珍宝馆中,展出一套清代金银珠云龙纹甲胄,通体缠绕着16条龙,形状生动,穿插于云朵之间。甲胄是用约60万个小钢片连结起来的,每个钢片厚约1毫米,长4毫米,宽1.5毫米,钻上小孔,以便穿线连结。据说,为制造这套甲胄,共用了4万多个工时。 我们首先来到了乾清宫两侧的展馆,青铜器是我最心仪的古代文物。重要的是在于它们的质感,厚重、博大的历史质感。那连接紧密的铸造技术,刻画精美俊秀的铭文,浑然天成的轮廓线条,还有那若隐若现的点点青锈,如果没有这些甚至都可以让人错觉为今天高科技水平造出的赝品,不过只要你我仔细端详这些历史珍品还是能够感觉到他们与那些的仿造品之间有所不同。只要你有相当的热情和专注,你便可以清楚地感受到那些来自几千年前的宝物在灯光下泛出的纯粹而美丽的光泽,纯然是不可言状的心灵感悟。你仿佛已经触摸到了历史的身影,仿佛就在铸造的现场,火热的熔炉旁,目睹着所有的过程,眼见打开坯模的一刻,完美而光彩夺目的青铜器皿呈现在世人面前。这一刻,在古人面前,或许并没有过多的欣喜若狂,而在我们今天看来,它们却是在历史的尘封和磨砺中多么幸运地来到了今天,沾染了岁月的风霜、留下了自然的腐蚀,依然完美和让人惊叹。此时此刻,这一切是无法让人割舍的爱恋和遐思,是如此的真切,但浮现在眼前的景象却是繁复而交错的,偶或捕捉到的一些清晰、片断的印象,彼此却错乱了空间和时间,而我也就自然而然迷失在了其中。解脱的方法只在移动的脚步中,变换的眼神里,走出这一片视觉的、感觉的恍惚中,自然就能够渐渐逃离过去、走回现实中来。每一次,端详和注视的经历和过程,都是一次与历史神交的心灵和感官的体验,也都能给予身心以相当的营养和收获,或许对于旁人而言是暂时无法确认和明晰的,但之于我,却是十足真真切切的满足…… 参观完青铜器馆,参观另一个展馆就要从东侧走到西边。这里展出的是些瓷器、宫中生活的器物以及各种各样的历史遗迹。没有给我留下多少深刻的印象,就略过不提了。 绕过乾清宫,走上了故宫东路,这里有九龙壁,珍宝馆和珍妃井等等,没有参观珍宝馆,表面上是由于它需要另外交钱买票,其实钱甚至不是问题的关键。只是如妻与我这般倔强、迂直的家伙,当被一种态度“困扰”的时候,甚至是无法解脱和拐弯的,于是过其门而不入。紧接着,就走了一段长长的宫墙之路,高高的红红的宫墙,笔直的有些起伏而破落的青砖步道,不觉中抬起头来,往景山的万春亭方向望去。此时,前天旅行的记忆全都又悄无声息地被唤醒了…… 走在青石板路上面,时而贴着墙根,时而定立路中,抚摩着有些鲜艳的红墙,摩擦着略微发亮的青砖。这一切其实是那么的普通而平常,却只因我们所接载的历史信息在思想和判断中形成了固化的痕迹,而我们的复杂难测,无法琢磨和潜质巨大的想象力,可以从中重新凝聚和激发起难以置信的意志表征和内在印象。真实的路途并不遥远,而思索的轨迹却是如此的曲折、艰辛,甚至一无所获、误入歧途、疯癫失常。人生的路或许亦是如此这般。 从东线路又绕回中路,我们就到了御花园、坤宁宫、交泰殿一线,这里就是真正的后宫重地了。也就是皇帝与那些幸福和不幸、得宠和失意、说话和听话的女人们,一起生活、工作和战斗过的地方。当然还有那些总让人津津乐道的一个男人与数不清的女子永远纠葛不清的爱恨情仇。与先前经过的那么些大殿相比,这里的建筑风格自然是细腻、秀美了许多,仿佛在这里,还能够在风中嗅到一些脂粉的香味,好象那几百年前的雍容华贵的女子们,并没有将这些女人香随魂魄一起带去,而是将生命中的乐与苦,年轻与老去,都凝聚在了这么些园子里,每一个可能的角落、甚至空气中。 再走到故宫西路,这里的建筑也大多是女人们使用的,是供公主、格格们和年轻的秀女们居住的,包括储秀宫、漱芳斋等等。其中以漱芳斋最是耳熟能详。一对来故宫游览的母女,年轻的女儿期盼而有些急切地向工作人员询问,“漱芳斋在哪里?”仿佛对于她而言,故宫只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名字,只有她梦寐以求看到的地方,在她的眼中和心中才真正具有意义。而当得到了否定的回答“漱芳斋没有对外开放。”接下来,只有那母亲搂着孩子安慰的份了。我不难从孩子的眼神中捕捉到失望和哀伤的情绪,只是在其中,我还看到了执着和热情。在我的经验中,人所具备的执着和热情,甚至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丧失和销蚀的;而同样是我的经验,当你期以驾御自如和得心应手地成就一件事、哪怕是再小的事,没有足够的执着和热情,想成功是难以置信的。无论是读书、运动、收藏、挣钱等等。 总的说来,故宫之旅,有些象我所正在炮制的所谓游记。开始时兴致盎然,渐渐原有的执着和热情不再那么聚拢和坚定,到后来就有点鸡肋的味道了。或许是兴趣点正逐渐在消逝和离我远去;或又是满足的业已满足,遗憾也的更加遗憾,已然不再有足够的空间来挤进些许感触了;更或是体力、智力和学识早已不堪负担了。于是,休息,也只有休息成为了现下的主题。消化任何的体验,没有足够的怠惰是不行的,就如同草地上横卧的奶牛那般的情景。 下午4点多钟,在神武门退还自动讲解机,依依不舍地出了城门,与“故宫博物院”几个大字合了个影,就离开了。 入秋后,京城的阳光就越显乏力了。也许是一整天大多时间都留在了故宫里的缘故,情感和思绪很难一下从中挣脱出来,一时间脑中空白,不知该往何处去? 这时,不自觉地又想起旅行与游记的问题。个人愿望总期以能够实现与众不同的旅行经历和完成惊俗流芳的言语佳篇,但局限于个体经验、素质、外部环境等等因素。真正实现的必定是少之又少,程度也会是参差不齐。至于我,要努力的知识使我的旅行和习作不致成为漫无目的的游走和琐碎冗长的流水帐。实现这一切的途径所在,首先必须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关于旅行和写作的热情和热衷。其次,尝试,毫不迟疑地实践一切可能的经历,并十足地收集一切由来的经验和心得。再次,培养独到的眼界。将收获的经验和知识,与了解的自我相中和,探索出一点能够满足自我进步和发展的思路。然后,继续在实践中考察和锤炼眼光和性格。这样反复修正提高的过程,就能使现实越来越快地接近个人的愿望。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在这其中,自我是最最重要的,千万不能舍本逐末,过分追求满足外部的肯定和共性。应该建筑在自我性格之上,努力追求实现自我性格的最大完善和自我价值的最高实现。当然我们并非排斥适应环境和从外部环境中获得肯定和补充的必要,相反这方面也是相当重要的促进发展的因素。 在公交站台上休息了许久,排遣着堆积的情绪、就白开水吃着干粮、寻思着下一站的去处,北海公园是没趣味的,局促而限定了的空间是无法在此时被接纳的。此时急需的是一个自由的空间,闲适而放松,甚至有一些无聊的懒散。 讨论的结果,目的地----什刹海 什刹海,其实是后海、中海、西海和积水潭的统称。位置在北海公园以北,如同一个一个的小湖泊依次排列,中间以石桥连接两岸。其中最为有名的就是后海和西海之间的银锭桥,据说建筑该桥时,在桥的两端用银锭镶嵌在桥面中,故名银锭桥。听说那里非常的热闹,是一处风景与人景相得益彰的,融合历史和现代的不错的去处。我们从故宫乘车,到鼓楼,回头从一个胡同中穿过,很容易就找到了银锭桥。眼见为实,历史发展到今天,这里以烤肉季饭庄和酒吧一条街,当然还有那让人流连的银锭桥而闻名京城。饭庄经营特色饮食,常常是食客如云,趋之若骛者不免要耐心等待;而酒吧街则成了洋人们聚会的场所,有一些丽江的风范,临街户外而建,水流其旁,并且每家都各具特色和个性,主人都努力将自己的小店营造得温馨、精致和吸引客人。不过自然是无法与丽江相比的,因为这里没有丽江的高大神美的雪山草甸、古老神秘的纳西文化、清澈冰凉的雪山流泉,却多了些城市的焦躁、空气的混浊、还有那积水潭上空挥之不去的SARS的阴霾。 另外,这里本是恭王府的范围,又是京城有名的胡同集中的地方,形成了民间胡同游的小市场,相当兴盛和热闹。胡同游,我是没什么兴趣的,那只是好奇于中国历史的洋人们和遗忘了民族情结的“老乡们”,满足猎奇心理的需要罢了。总而言之,这里的现在延续、继承和发展了过去的繁华和闹烈。 这里的风景在入夜后就会有所变化了,因为当那时,风景的中心就已经转移到水的上面。两岸的垂柳在晚风中愉悦地摇荡,灯火的倒影在水中欢快地闪烁,海中泛舟的游船缓缓地彼此交错。一切都已安静了下来,连我们这些俗人也多少感觉到了平和的气息,也能够在繁复的人群中长长地吁上一口浊气;将身旁交错的人影、喧闹的言语多少地排遣在思绪之外。此时的风大了,吹动起放荡的思绪,不禁大口大口地呼吸着清新的随风而来的气息,甚至在呼吸都有些困难和急促的情况下,都还是不甘心停歇,仿佛希望让强大的气流涤荡躯体和灵魂的浑浊、郁闷和迷乱。原本是想到烤肉季去见识见识,只是不出所料,人满为患,侍者态度盈盈,恭敬地请客人们在店前长长蜿蜒的板凳上耐心等待,脸上总挂着满足快意而有些莫名的笑意。我们却十足不堪忍受此种甚至让人无懈可击、无气可撒的阵势。嘿,咱这暴脾气,那受得了这郁闷,撤,二话不说。还好,一会儿工夫便在附近寻到了一处不错的吃处,露天、居高、临海,正合我意,空间宽敞、气候宜人、可观“海”景、高处清凉……妻与我要了两扎冰啤,点了龙虾小菜,不觉口水横流,食欲旺盛,毫不顾及形象问题,大块朵颐起来,间或叮当碰杯狂饮一番,实在过瘾不已。不时又能袒开衣襟,迎着扑面而来的“海”风,实在是别样的爽啊!而真正制造这一切的,并非外物,却是我们自己啊! 夜已深,“海”风起得更狂了,吹拂着众人的发丝和心绪。人群却没有散去的意思,他们依旧在其中寻访着自己的快乐和忧郁,体会着自然与人性的冲突和融洽,各人或许都能在此地收获和失落,也都毫不迟疑地等待着,探求着,仿佛只有等到夜无比的深沉、天极度的静寂,那样的机会才可能出现;贪婪地过滤着看到、听到、触觉到的一切,好象那实现愿望的契机会象流星般稍纵即逝。这就是我们这些无知和贪婪的人类,将对满足和快感的疯狂体验的欲求和冲动,虚伪地深深隐藏和克制在灵魂的某处,只在情绪失控和极度失望时才略微露出些端倪,而我正捕捉到了关于我自己的愚蠢的端倪了。 返回了明天要离开的前门,那热闹而让人有些焦躁的前门大街、高大而有些落寞的正阳门。这只是暂时的分别,隐约中感觉还是会回来的,仿佛仅仅几日的相处,却已渐生情愫了。 妻学习的地点在北三环,在城区的西北面,离前门可有些距离,但距离颐和园、北大清华,往长城可就近多了。计划明天游览颐和园,主要就是出于交通和住宿方面的考虑。 第二天,考虑到交通、换宾馆和游览的时间安排,一早就退房离开了前门,赶往北三环方向。费了些周折,才找到先前预定的总政北太平庄招待所。虽名为招待所,实际标准挺高,达到了三星标准,关键是干净、设备新,环境不错。经过这番周折,收拾停当就近了中午时分。隔壁有一家东北菜馆,接下来的几天,基本是在此解决的吃饭问题。东北菜口味重,份量足,而且都会有招牌菜,中午就吃了他们的一道---烤猪手。味道相当不错,用铁针穿过,放在炭火上文烤,最后在撒上芝麻和黑胡椒,香辣扑鼻,外脆里嫩,口感奇佳,而且还不贵,一只猪手价钱6元,真是价廉物美啊!酒还是不能少的,这几天下来,倒好象沾染了些酒瘾,不拿那么点小酒配饭都有些不习惯。酒足饭饱,懒散得都有些不愿挪窝,可这旅行的计划排的满满的,稍微破坏一点都可能使计划无法顺利圆满完成,真有点为外物所役之感。话虽这般,与妻却也不敢怠慢,稍息之后,就寻路前往颐和园去了。我们乘公交车718路,往京城的西北方向去,大约一小时的车程,直达颐和园。 颐和园占地面积达290公顷(4350亩),其中水面约占3/4。整个园林以万寿山上高达41米的佛香阁为中心,根据不同地点和地形,配置了殿、堂、楼、阁、廊、亭等精致的建筑。山脚下建了一条长达728米的长廊,廊檐各处的枋梁上都绘有许多精美的彩画,犹如一条彩虹把多种多样的建筑物以及青山、碧波连缀在一起。整个园林艺术构思巧妙,在中外园林艺术史上地位显著,是举世罕见的园林艺术杰作。 颐和园原来是帝王的行宫和花园。公元1750年,乾隆皇帝把这里改建为清漪园。1860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焚毁。1888年,慈禧太后挪用海军经费3000万两白银重建,改称今名,作消夏游乐地。到1900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的破坏,烧毁了许多建筑物。1903年才得以修复。后几遭破坏,又几经修复,才是现在的摸样。 这座巨大的园林依山面水,昆明湖虽占了全园面积的3/4,但它的水面却并不单调。除了湖的四周点缀着各种建筑物外,湖中有一座南湖岛,由一座美丽的十七孔桥和岸上相连。在湖的西面,有一个西堤,堤上修有六座造型优美的桥。想那乾隆帝几下江南,对江南秀水丽人眷念不已,回京后便有了仿之修建园子的念头,于是就将兴修重任交给了一个外国人。从目前颐和园的建筑风貌来看,都能够明显看出江南几大园林的痕迹。它效法了江南园林的一些优点和特色,如谐趣园就是仿无锡寄畅园建造的;又如昆明湖、西堤、就如同杭州的西子湖和长堤;而园子里的苏州街,更是直截了当地照搬苏州水乡生活和商业的风貌。或许乾隆皇帝终归国事缠身,不可能常流连南国而忘返,想得紧时来这儿徜徉一番,聊以排遣那萦绕于心怀的对江南风景的眷顾和情思。如同风流的诗人,离开了风流的景致,是难以抒发出风流的情怀的。风景是变化的,对于不同性情、不同境遇、不同眼界的人,风景就是不同的样子,所以人又何时能够离开风景而感悟和体验呢?从车站到园门口这一段路,是让人遗憾而产生错觉的。我们无法从一开始就对这样一个世界级精美的园林油然而生仰慕和向往之情。因为实在是太脏太乱了,缺乏起码的规划、管理、整治和维护。我想,这样的局面并不仅仅只是由于城市管理的局限和欠缺,更重要的是我所提及的官老爷们的不作为吧!有学者将之称为我国政治生活中日益泛滥的具有普遍性的腐败,我是相当的认同。正如我所探讨的,风景其实是敏感、善变的物质,我不知道有多少人从这样的环境趋向所谓精彩的风景,会对风景的美好感觉打多少的折扣?弗洛依德针对大多数成年人都无法记忆起他们3—8岁时期的各类经历和体验的现象,研究认为这些记忆并非消失了,只是脱离了意识的层面,进入了潜意识,而潜意识却还总在影响着人们。这或许能够解释为什么我们总能梦见或回忆起似曾相识的模糊片段,它们闯入我们的意识中,影响着我们,甚至相当长的时间困扰着我们。对于风景最初的印象,可能被压制和升华,但并不会轻易消失。潜意识层面有足够的空间和愿望收留它们,并且至今还没有足够证据表明人类可以自由地操控潜意识,因而潜意识的影响作用是难以琢磨和估量的。对于颐和园,就是如此,兴许是自我性格原有的局限,颐和园在脑海中,已然丧失了一些印象分。 颐和园中,除了可以欣赏到巧夺天工的园林艺术,观赏各种古代建筑物也是相当重要的内容,园中共有各种建筑3000多间,几乎集中了中国古代所有建筑的形式,亭台楼阁、殿堂厅室、廊馆轩榭、塔坊桥关,应有尽有,除了木建筑以外,还有铜铸、石砌、琉璃镶嵌等等,有着极高的工艺水准和艺术造诣,堪称杰作。 颐和园的大门叫东宫门。以东宫门的仁寿殿为中心的一组建筑物,是当时的政治活动区。仁寿殿原名勤政殿,是皇帝坐朝听政的大殿。慈禧太后、光绪曾多次在此召见群臣,接待外国使节。现在大部分还保存着清代时的摸样,所陈设的铜龙、铜凤、铜鼎等,雕制均极精美。由于颐和园占地相当之大,对于我们来说,只能择其至善处览之,所以主要参观了德和园、佛香阁等。德和园是慈禧太后每年过生日必到的地方,它大体是在仁寿殿之西北,园中有一组戏园建筑,是其精华所在,也是老佛爷常常流连之处。 佛香阁,高41米,建筑在20米高的石造台基上,气势宏伟。据说现在这座巨大的建筑物是在被英法联军烧毁后,花了78万两银子于1891年重建的,是颐和园中最大的工程项目。这里是颐和园的中心和制高点,登上佛香阁,周围数十里的景色都能够尽收眼底,东面是排云殿,是前山最宏伟的一组宫殿式建筑群,是慈禧太后在园内过生日是接受贺拜的地方;西面是一座纯铜制成的宫殿,据说上面的十面铜窗户,在洋毛子的劫掠中流失到了海外,后来由华侨收购,使其安然回归。正前方就是昆明湖,湖中有南湖岛,十七孔桥是前往岛上的唯一通道,桥长150米,宽8米,是园中最大的一座桥梁,它西连南湖岛,东接廊如亭,上面雕刻500多尊石狮,形态各异,无一雷同。 我们俩在佛香阁消磨了相当多的时间。我无法象那些焦急、赶时间的游客们,匆匆地从这个景点奔向下一个景点。这本身关系到的是一种态度的问题,对风景的、对自我的态度问题,旅行的至高境界是将风景与我们自然协调地融合在一起,你必须去感知它,不一定只有亲近或触摸,但足够的诚意和充分的时间是必要的。我想真正的风景不在低处、不在近处;而在高处、在远处。就如十七孔桥,上到桥面,感受到的只是一座桥、精致的桥,而在远处、高处,你欣赏到的是如缎玉般美丽的曲线和结构,那本身甚至就超越的桥所能带给你的体验和想象。从具体的位置和角度看待,风景可能是相对死板而固定的,可在人的视觉和想象中却大不相同,甚至是截然不同。人们通过对美的感悟和理解,将所谓风景的元素归结组合到一起,添加进别样的灵感和想象,从而勾勒出一幅与众不同的属于自我的画卷。这就是艺术,甚至就是我们所追求的被世俗认为高不可及的艺术本身。 出了佛香阁,我们就没再去别的有名景点,随便在阁外长廊的一处坐下,找了个相当舒适的姿势,惬意和散漫地用视线打量着四周。高大而俊美的牌坊前满是合影的人们;步道上高举各色旗帜的人招呼着各色帽子的人们,匆匆地行进在漫长的古老的园子的路上,他们要赶着点到下一站去,没有过多的时间浪费在“无聊”的“散漫”上。那样岂不是太浪费时间、金钱和生命了吗?我时不时抬起眼,透过人群、牌坊和树枝,留连在金光灿灿、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泛舟的人们或许才如我们这般闲适呢。走总时常较之坐着要来得匆忙和焦虑吧?可匆忙的人又怎么有闲暇来堆砌辞藻呢?而闲适的坐家们,却又何以能让堆砌出来的东西使人信服呢?人生也罢、写作也罢,总是应该走走停停、停停走走的。不论走在哪里,停到哪里,并不重要。随处都有足够的风景让人流连,只要你有愿望、热情和自我,就足够了。我丝毫不为没能到十七孔桥、南湖岛、苏州街等等地方而遗憾,我得到了我期许获得的,并将足够的时间、自我和热情倾注在了风景与我的交流中。我已然在灵魂中勾勒出了一幅关于颐和园令人欣慰和难以忘怀的画,作者只是我、读者也只能是我,必须如此。 与妻唠着闲嗑,时不时发表些奇谈怪论,惹来那丫头的阵阵轻慢。也罢,总得有人泼泼冷水,以免头脑过热,得不偿失、后悔莫及。自然也有不少精辟论调逗得小妮子傻笑不已,前伏后仰,责怪我又叫她容易长皱纹。尼采关于婚姻的论点是,婚姻的幸福与否只在于是否到生命的最后时刻依然能够谈笑风生。我深以为是。 来颐和园之前,已决定免了清华、北大和圆明园方向的旅行。前两者自不在话下,至于后者,来北京或者更早的时候,是期盼亲近的,纯然出自对历史、对民族的追思和感伤。残破和完整,与美和丑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联系,区别只在于观察者的立场和情感。后来却打消了前去的念头,先前的愿望是那么的强烈和迫切,想来那是有点虚荣和矫情了。并非我的立场和感情出了偏差,只是通过网络的了解,那里的景点已经残破不已,对外开放的少之又少,能亲近的更是寥寥无几,加之管理者的口碑相当糟糕。正由于此,先入为主的感觉进入了潜意识,并由潜意识影响了进一步的感情投入,最终影响了决定的形成。也罢也罢,扪心自问,对历史、对民族的态度依然强健而执着,并没有脆弱而经不得考验。不过那线条惟美的、残破了的大海法却早已烙刻在记忆中,它的美丽而忧伤的曲线,作为这样历史的传承者,我又怎能忘却呢?可我的族人们呢?他们又是怎样的态度和心情呢?我很想打听,希望他们较之我更加的强烈,使我能够自惭形秽一些,才可能变得更坚强些、热烈些、无情些。 在日暮黄昏,离开颐和园就回去了。 晚饭还是在门前的东北菜馆消费,妻亲点了那道烤猪手,也还是来了点小酒。这就是旅行生活的一部分,十足让我想起了寅次郎来。 晚上收看安徽台播出的《我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海岩作品,还不错。或许是在外面的缘故,或者是现在连续剧大多太滥,逻辑性太差,该片相比之下剧情、台词和演技、细节的把握还有些可取之处。最重要的是,一部电视剧或电影,逻辑性是致命的,如果从剧情、台词、情感和细节等等方面都毫无逻辑,牵强附会、心地不纯、不诚,那这部戏就是狗屁不如。这就是我关于电影和电视剧的态度。 天气预报周末京城有雨,心下不免有了一丝忧虑…… 次日清晨,果然下起了阵雨,天气也凉爽了些。因为计划中明天登长城,而前面的旅行都还挺顺利,不觉担心万一大雨瓢泼,误了我的好汉之行,岂不抱憾。不过,以我的经验判断,这种临时起雨,特别是在炎炎夏日,长期干旱之下,必定只是过云雨,规模大不了,持续长不了。果不其然,这雨几个回合也就小将下来,我冒着雨丝,继续我的京城之旅。 今天的目标是国家博物馆,它在天安门广场的东侧,也就要重回前门了。转车来到了已经相当熟悉的前门大街。走在这里的街道,甚至都有些在家的感觉。今天,我减掉了所有可能的行装,两手背在身后或插在口袋中,象一个漫无目的的游荡者,轻松而无聊地在街头逡巡;打量着擦肩而过的路人,仿佛他们都是匆匆的旅客,而我才是这里真正的主人,我的眼神是对他们的审视和准许。从熙熙攘攘的前门大街来到了垂柳拂拂的国家博物馆,这里正在举行由国博、故宫博物院等单位联合举办的国宝文物展。各个参展单位都拿出些不错的宝物,听说还有不少青铜器,也正是吸引我的地方,于是就专程前来一睹为快了。进入展馆,直奔青铜器区,租了个讲解机,交由那充满磁性和浑厚的声音牵引,进入那神秘奇异的过去,感触那惟美雄浑的青铜古器。此刻,现实与历史已然模糊了界限,只有肉体还留在今天,魂魄却早以飘进了昨天的漩涡之中,被揉碎在所有已知和未知的历史尘埃里。今天,对于展品的记忆早以模糊了,但那深深触动和镌刻的感悟却是如此清晰。我能时常在思索中触摸到它们—关于那历史和过去的感悟。民族的博大精神从心灵深处涌动迩来的阵阵澎湃,涤荡着那些正在极力试图让我忘记历史、民族存亡的颓废和庸俗,它们甚至就是我自斗的利刃,使我始终堪以保持清醒的意志和成就日臻强大的战斗力。惟有这样属性的物质才可以和可能成为我追求和接纳的营养,所以我愿意始终热烈地钟情于它们。 一直在赘述旅行的林林种种,夹杂匆忙和闲逛、感悟热情与无聊,有收获也有彷徨,不过却也是难忘的旅行经历。感觉就象放风的囚徒,至少在某一段时间是自由而放肆的。在漫长没有自由和不能放肆的情形下,就算是仅仅一刻的变化都能体会到相当的快感和满足。九天的旅行已经用完了七天,明天计划登伟大的中国人独有的长城,它代表了中华民族龙的精神。我把它留在了最后,我想,最精彩和美妙的总是应该被留在最后。中国人尊崇善终,特别在乎画龙点睛和身后的口碑,我也一样,要把最让人振奋的长城之行在我的旅行中刻上最深重的一笔,只希望老天爷也能体恤我的一番心思,不要太过为难我们。 去居庸关、八达岭长城游览的交通方式很多。大体有两种,一种是乘坐“游”字打头的旅游专线车,有普通型和空调型,票价不同。这种车一般将附近的几个景点游遍,但最大的缺点就是时间掐的太死,到了钟点不等人,而且还是票跟车,误了这班车,票也就作废了。另一种是乘坐到景区所在县的长途车,919路,上车地点在德胜门箭楼下,也有普通型和空调型,还区分慢车和快车,空调快车走高速,到长城票价12元/人,头尾行程约1个来小时。在我独行京城的最后一个下午,还特地安排到德胜门进行了一番实地勘察,以便第二天行程的顺利进展。顺带一提,德胜门的箭楼在京城还是相当有特色和闻名的。听说是当年皇帝在此迎接打了胜仗,班师回朝的威武之师的地方。只是正在修缮,无法登临其上,一览古城风貌,遥感那豪气云霄,威镇四海的帝国阵势了。 时常感慨,伟大中华民族,何时方能寻回昔日汉武中兴,大汉民族之惟我独尊、号令寰宇的兴盛局面呢?又怎么才能不在历史浩瀚中落伍和退却,被历史的汹涌卷回潮流的深处,甚至最无情地劈个粉碎呢?还能始终在急流险滩的浪尖潮头,如一杆精粹的舵般,引导着历史的方向和进程呢?我以为,这一切的一切,就在于我们的族人们,是否能够致力于自醒自觉、自我教育、直至最深刻的自我解放。让最伟大的公共精神——为民族和后代奉献和投入的精神,引领我们在生活和斗争中更新我们民族身心上的每一个应该被更新的因素,直到我所期望的那一刻的实现。我的每一个族人都应该是英雄,民族的英雄,至少他们应该具备成为民族英雄的人格气质、勇气和热情。或先成为自己的英雄,生命的英雄、灵魂的英雄、孩子们的英雄、事业的英雄、斗争的英雄。而失败和胜利恰恰都是英雄手中的两把利剑,甚至失败较之胜利而言,更让我推崇,因为我从失败后的种种迹象就可以分辨谁可能、可以成为英雄了。 次日,依计划沿着昨日探访的线路向居庸关、八达岭长城进发。 中国的长城号称万里,好好算算,绝对不止万里。从教科书中我们得知长城西起甘肃嘉峪关,东到渤海湾的老龙头。可实际上在我国北方边陲的好多省份都有历史上各个朝代兴修的长城遗迹,而我们计划明天前往的是八达岭长城和居庸关长城。在北京地区,长城遍布在郊县的很多地方,值得攀登和游览的却并不多,其中以八达岭长城、慕田裕长城、司马台长城、古北口长城等较为有名。慕田裕以造型独特、司马台以气势雄奇著称,而八达岭是目前保存和开发最完好的一处,也是广大旅游者青睐的实现“好汉梦”理想的场所。由于这点,也正说明八达岭长城是最方便攀登的了,因为与妻一同前往,实在不好不顾安全而贸涉险地,故选择此处实现“好汉”之愿望。 八达岭长城和居庸关长城,位于北京昌平县,在市区西北约60公里处。居庸关是长城一个非常重要的关口,地势十分险要,为古代兵家必争之地。八达岭,就是闻名中外的八达岭长城和关城,建于明弘治18年(1505年),是居庸关的外口和重要前哨和明朝京城重要的屏障,居高临下,地势雄险。八达岭长城至今、已有近700年的历史,其所在的山叫军都山,山内是明朝的十三陵,过去此处皆被列为禁区,还特别为此增设了昌镇,总兵驻地就设在昌平。关城东窄西宽成梯形,建在八达岭口,有东西二门,西名“北门锁钥”,东称“居庸外镇”。长城就是从“北门锁钥”开始,往南北延伸。向南的一段通称“南四楼”,往北的一段则为“北七楼”。无论登上南北楼,临高眺望,长城宛如神龙飞天,巨蟒伏地,盘旋于燕山的崇山峻岭之中,不见首尾,气势磅礴,令人惊叹。 八达岭长城的城墙高大坚固,墙顶面宽5米左右,可以五马并骑,十兵排列并进。城墙外墙为堞墙,堞墙上有砖砌的一个个垛口。城墙内侧筑有宇墙(又称女儿墙)。这种建筑形式在中国万里长城中也是独具特色的;长城的城墙不仅仅是一个将敌人拒之门外的心理屏障,同时更是一座具有主动防守能力的城池,城墙上每隔三五百米就有一座敌楼。在漫长的范围中能够相互呼应,相互支援,使得本身单薄、容易出现突破口的单一的城墙连成整体,其中的烽火台更主要就是起着预警和传递敌情的重要作用。只不过有人妄以为乐,却断送了自家的王朝。看来,人是最可以开玩笑,也是最开不得玩笑的动物了。最低级和最深奥的就是那个狼来了的故事。其实不论这个故事真假与否,重要的是人们在自我生存和斗争中可以从中获得经验和感悟,越来越不会犯低级的错误,越来越成熟。这个过程是相互促进的,越能够驾御自我的思想和行为,就越能够从容不迫地处理生存斗争中的诸多细节,也就会拥有更加成熟的人性品质。 我们走进关城,并没有就进到长城的跟前,尽管早已在路途和远望中目睹了它们的真容。这里面是一大堆建筑和人群,有博物馆、电影院、餐饮设施等等。我们径直踏入城关口,这里正好是在一整段长城的中部,左边较短,有四个敌楼;右边较高,有七个敌楼。来此游览的人们,大都选择先上右边的长城,因此这段长城也相对拥挤嘈杂些。我们反其道而行,选择攀登较为清净的左边的小些矮些的长城。我只想尽可能地与长城静静地面对,而不是忙于穿梭在人声鼎沸的喧闹中,根本不能主宰继续前进或是停步歇息,连这都无以控制,何谈自我的旅行和体验呢?这一段的长城的确是静寂的很,甚至有些清冷,一是时刻尚早的缘故,一是刚才所说的人们的选择吧。我们可以说是在长城上闲庭信步,以至后来见过我们长城留影的人都十分诧异于长城己近空无一人的清净。先上南长城还不仅有这么些好处,从这里的进程中,还能不时注视那紧紧相连的更为高大的北长城。那蜿蜒逶迤雄伟的身形,在我们的攀登和注视中不断地变化着身形,似乎在为我们的攀登起舞。随着高度的不断升高,我们登上了一个又一个敌楼,敌楼里很阴凉但也异味十足,猜想是那些无良的游人随处方便的结果。当然这一路漫长艰辛的攀登,山里阴风阵阵,难保那么些人感了风寒,生理起了些反应,也算是这地方旅游设施滞后罪过吧。这段长城一个重要的特点是基本上没有一块长城砖是平整洁净的,几乎每一寸墙体都被刻上了某某人到此一游的字样。众人皆乐此不疲,兴致昂然。或许正如人们必须要在老毛手书的好汉碑前留影一样,这也是心魔在作祟吧。中国人对某件事情应该不应该做,实在是缺乏主见和坚持。普遍的情况是人们在刻字时找到了极好自我安慰的借口和心理平衡。那就是几乎所有人都刻了字,他们都刻了,我为什么不能刻,再说,法不责众,又真的能把我怎么地?如此一来,心下释然,就不会再有任何自责和顾虑,也就能沾沾自喜,安然走开了,只不定还有些得了便宜卖乖的爽意呢。这是怎样一种思维逻辑啊!另外,这段长城格外的新,每一块砖尽管在制作时都故意作了些仿古的处理,但却仍然显得那么的扎眼。走在这样的平整崭新的新砖大道上,舒适之余更多的是感叹那让震撼人心的长城精神的淡化。我仿佛在注视着修缮一新的什么庙,什么殿,却还自豪地告诉你那是古代的文物,可却没有一砖一瓦是凝聚了先人的心血、留存着古代的韵味。我不认为面对和置身于这些仿制品之中时,会有多少真切而刻骨的感触?所以,我一定要走到这段长城的尽头,因为在尽头,必就能目睹被粉饰者忘却的、真实的、原始的残垣断壁,那才是真正的长城,先人的杰作啊!尽管已破败,却依然折射出历史的辉煌,震撼出心灵的唏嘘,睹物思人、触景生情,这才是我们所钟情的风景啊。其实,我并不反对,人们开发旅游资源,为使更多的人能够亲近长城而将某一段长城修缮一新,在所谓的旅游中仅仅只需要走走看看,纯然不需要动一丁点的脑筋,就可以让人们不用动脑筋、不必费思量就能够在眼中直截了当地呈现出长城的模样,此时此刻,我有了一丝遗憾,甚至只是一闪而过,或许我原本应该辛苦些去看看慕田裕和司马台长城的,只因为那里的长城残破、危险和真实,仅此而已。 终于登上了南四楼的顶点,探出头去,让视线沿着长城展开,直到整齐和残破的交界面。那就是历史和现实的交汇点,好象只要就那么轻轻一跨步,便能从现实一下子回到那魂牵梦绕的古老过去,只可惜却被胆怯和铁丝网轻易阻拦,在可能的危险中丧失了获取体验的尝试。或许那些或有或无的所谓体验,在极其讲求实际的中国人看来,实在太过糊涂、可笑与得不偿失。这也是为什么在中国探险运动难以开展和普及的一些深层次的原由吧! 立定在那里许久,环顾着四周的风景,品味着过去的幻象。这时候,太阳渐渐出来,原来有些雾气的天空也明朗了,远处巍峨的长城也清晰了,显露出挺拔刚强的身躯。人群多了起来,远处五颜六色的人们汇集在本来宽敞的长城上,缓慢地挪动着,而我们所在的这一边,自然也没那么清净了。我们回到起始的关城,下一个目标是去攀登北七楼,以圆满完成八达岭长城之旅。这又充分暴露了我们追求完美和求全责备的顽固心理,甚至致身心俱疲也浑然不顾。当然,如此好或不好实在是值得商榷,至少应该是择善固执而并非凡事固执。不然,那就只是个愣头青罢了,没什么出息可言。 只是,该完成的任务还是必须圆满地完成。于是我们从关城口又开始了北七楼的攀登。“北七楼”,言下之意,那可比南四楼高去不少。攀爬起来,还真有些地段艰险的很,台阶陡峭狭窄,再加上人潮汹涌,堵塞交通,导致我们举步为艰,只得随着兴奋而无顾其他的游人们寸步挪移。所幸过了这些“险关”,就相对能够轻松地穿越人丛,向下一个制高点进发。这里的城墙和敌楼与南四楼是相仿的,包括内部和外部的。值得庆幸的是我们在观察地形的时候,发现我们将不必在登临制高点后原路折返回关城口,想到不必再费劲地与那些个游人们亲密接触,不用再多费口舌,就已是欣喜若狂了。脚程也不自觉快将起来,不一会儿功夫,便到了顶峰。那最高处的敌楼被封了起来,周围满是人,有与碑儿留念的,这当然是要收费的;有忙活着刻制纪念牌的,那自然是要宰人的;反正是绝无高处不胜寒的意味。没有落脚之处,没有清净之所,没有可不摩肩接踵的可能。哎,呜呼哀哉。还是早些离了这是非之地吧。 沿着最高敌楼的另一面下“城”,的确感觉到上“城”容易,下“城”难。可以想象当年在这城上生活和战斗的士兵们,应该是相当训练有素的。这么一段长而陡的长城,往上走已是不易,而由上往下冲就更有难度了,再加上是集队行进,没有一定水平是难以实现战斗要求的。因为下城相对艰险些,也就无暇潇洒地伫足观景了,时间无多就绕回了关城口。因为门票包含参观长城博物馆和全周电影,本着不浪费的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就前往看看究竟。全周电影内容太老,画质模糊不清,总体效果差强人意;长城博物馆内容相当丰富,特别是图片资料丰富多彩,让观者对中国各地长城的特色和有特色的长城都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另外,馆内按照一个循环线路引导人们参观,使参观者可以尽可能不走冤枉路和最大限度地看到所有的展品,是相当不错的一种安排和考虑。当然,由于展馆内容相当丰富,加上我们也有些倦怠,就匆匆和草草地走马观花了。 从关城出来,本来想到KFC用午餐。一则信赖其用餐环境,二则应该价钱公道,不会因为在风景区而哄抬价格。想想我们的同胞,一瓶矿泉水要翻一番,一碗面条要十几元,你跟他提意见,他还理直气壮地跟你较劲,“这里可是风景区,全中国都是这样的”。不禁哑然,生气是毫无必要的,改变也是毫无可能的,一切只能靠自己的智慧规避讹诈,再或是欣然承受了。遗憾的是并没有找到地儿。只是瞧见一家麦肯基之类的,进去一看,全然中式快餐,全然一般德行。遂赶忙溜之大吉。罢了罢了,顿时食兴全无,啃了点干粮,上车回城,再去饿补吧。 回到京城,依旧对KFC耿耿于怀,还是找了家,要了个外带全家桶回宾馆好好享用。晚上继续收看《拯救》的大结局,感慨不论是故事,还是影视剧,结局总是令人带有遗憾的。好在这部戏的结局还有些冲突,叫人有点意料之外。从一般观众的角度看待,总希望故事有一个明确而具体的结局,但对我而言,一部好的作品,需要作者或导演的残忍和无情,必须要让观众在疑惑、迷惘和困扰中煎熬,要靠想象力和意志力去给那些虚拟的人物安排自我意识和意志所愿意和能够达到的命运结局。 计划明天下午的航班返厦。 这次出来,也没有多少与妻逛街购物的机会和安排,心中不免有些不安。剩余的旅行时间就安排到妻仰慕已久的秀水街购物。 由于游览长城的疲劳反应,第二天,我们好好地恢复了一下,近中午才收拾行装,退了房,前往我们计划中的目的地---秀水街。为了轻装上阵地外出活动,我们先到北京火车站寄存了行李,这是我一贯的经验和原则,花小钱却能够轻轻松松地实现旅程的最佳效应。因为北京火车站距离我们乘坐机场班车的国际饭店也很近,这也是其中的原则之一,不过可千万不可在不正规的寄存处寄存,那可能会得不偿失,徒添烦恼了。 秀水街在永安门外,其实上就是在一条支路上形成的小商品市场。同全国各地的小商品市场一般,卖的东西也相差不离,闻名于京城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因为这里洋人特别的多,而这里的小贩经过长期实践的锻炼和摸索,也掌握了相当熟练的运用外语进行吆喝、讨价还价做买卖的技能。市场里,听到最多的就是商人们吆喝的洋文,反倒是中国话听得少了;再就是那些不知高兴不高兴的洋人们大包小包地用黑色的塑料袋往回搬,不猜也知道里面是些什么。哎,对这么些洋人们,少见多怪了!就我观察,那里面商品,假冒的不少,价格也不地道,兴许就是给洋人们看的吧。也就难怪没多少摊主爱搭理我们这些黑头黄皮的同族人了。市场外的三轮车夫也能够操着流利的英语招呼洋人们光顾他们的生意,我就在想,这说外语也并非难上天的事,交流的关键是在于能不能懂,而并不在于刻意的模仿和教条。 到了秀水街,妻照顾我的脾气和身体,让我买瓶水和报纸在市场外等候,她自己到市场里享受逛街购物的自由气氛。我也就乐得清闲,寻了处背阳避风之处,享受起了我自己的午后清凉和闲适了,虽然这样显得有点那个,却也不失为两全其美的方法。 不久,妻出、空手、摇头、叹气“东西不咋地,要价倒高得离谱,连价都懒得还,纯粹是骗老外的、骗那些傻不拉叽的外地人的。”空有其名,这是妻对其久仰已久的秀水街的总体评价。这个地方并不会给我留下多么深刻的印象,就或许如同我在街头看见一个洋人的感觉而已。 随后,我们就到附近的超市给亲朋好友们尽点心意;取了行李,到国际饭店乘机场班车前往此次北京之行的最后一站---首都国际机场,一切顺利地飞回了厦门。 我的旅行就如宇宙的存在,也象那阅读和观看着的人生悲喜剧,没有人晓得终点应在何处?也不知结局该是什么? 我的旅行是一条长长的河流,北京旅行甚至只是其中的一个浪花。 至于我的旅行记载,也没有开始、更不会结束。记载就只是痕迹,曾经的痕迹,如同从流水中舀起一瓢水,将它倒回去就又了无痕迹了。 …… ……
作者:marxlyly 出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