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住宅区里最后一家小卖部改造成了超市,我终于发现那些阴暗的房舍、高大的柜台和比幼儿园阿姨还要凶的售货员都已经成为了回忆,消失在购物车的车轮中。 走在北京的街上,最常见的商店就是超市。大的,小的,新开张的,“老字号”的,国产的,合资的……粗略分起来,我以为可以分为传统型和巨无霸型:) 传统型: 比如顺天府,利客隆、亿客隆等等建筑在住宅区里的小型或中型超市。店面多不大,大部分没有机动车泊位,卖些柴米油盐之类日常生活所需。顾客也多按地域分布,大都是附近的居民。谁家的囡囡帮母亲买瓶酱油,遛弯的奶奶顺路拎点菜蔬回家,方便的很。交款台前,往往一抬眼就看到熟人,顺便聊上几句,互相品评对方买的货品,显摆一下自己从某个犄角的货价上淘到的便宜货,充满邻里间特有的生活情趣。 巨无霸型: 当然规模要大很多,住宅区显然放不下,所以多选在郊外。齐全的商品,宽敞的购物环境,数百个停车位,连购物车也比传统型超市大了不少。这里的商品显然不限于生活必需品,从儿童玩具到原木家私,从生鲜瓜果到数码产品,应有尽有。其中几家会员制的超市也各有特点。 万客隆:那里商品的销售单位都大得夸张,多是成箱成捆的销售。所以总可以看到模范老公推着奇大的购物车,仔细比对太座开列的清单,在高高的货价中间寻觅,然后摇身变为苦力,把成箱的饮料之类搬进后背箱,努力压上车盖,顾不得擦汗,匆匆而去。 PriceSmart:东西不是很便宜,但总有些别处难寻的进口商品。比如法国的干酪,瑞士的巧克力,还有各种各样的进口甜点、水果。若碰上商品快到保质期,就有很大的折扣,花上不多的价钱,尝尝鲜,未尝不是美事。 Sum(沃尔玛):不晓得在北京的店为什么起了这样一个怪名字。刚开张1周,位于石景山区,很偏僻!很喜欢那里卖的肉类半成品,味道鲜美而价格便宜~另外,那里有不少进口的生鲜肉类和贝类,闲逛之余也可以长长见识哦~ 当然,介于上述两种类型之间的还有诸如家乐福等超市,在工作日的白天,还是有可能找到停车位的,当然自行车几乎是万能的。
作者:Mcbain 出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