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长城——运兵地道 车子停在人民路上的一家酒店门口,隔壁的门墙上刻着“曹操运兵道”。我上下打量多遍并无特别之处,这是仿古建筑,我并不知什么叫运兵道,但我还是毫不犹豫地跨进门实了票钻进地道。真是更有早行人,万求不得地遇上旅游团,我得以混迹其间,窃取古秘。 原来运兵道或称隐 兵道,位于亳州老城区的主要街道地下,向四面延伸分别通达城外,其作用是将为数不多的士兵从地道暗送出城,再从城外开进城内,反复多次,迷惑行人敌人并出奇制胜 。地道纵横交错,立体分布,有砖结构、砖土结构、土木结构、有单行道,并行双道,上下双层道 ,距地面2-4米,最深7米,道内高度1.8米,宽0.7米,总长度达4000余米,堪称结构复杂,工程浩大,是迄今发现的历史最早规模最大的地下军事设施,被誉为地下长城,其价值远远超过地面上的一座完整的古城池,对研究中国古代军事建筑、古代战术及曹操本人的军事思想有重要意义。 据说由于工程和财力两方面的原因,一时还难以完全再现这座酣睡的地下城墙。现在开放的 这一段是不过500米的单行道,呈“T”字形,拐弯外均呈T形,既方便回旋,又能万一在敌人破入地道后造成障碍,让敌人撞死胡同 。为方便游客,道内实行电照明,我边走边听介绍,导游还不时指示我们看,道内有障碍券、障碍墙、绊脚板、陷井等陷敌设施,还有猫耳洞、掩体、传话孔、灯龛、通气孔等附属设施,深深体现了曹操多智多谋且又疑人疑兵。《三国志》记载曹操多次运用地道战取得胜利,如官渡之战,“绍射营中,矢如雨下…”曹操“起土山地道”,又如攻邺城,“为土山地道”,电视剧上破邺城后斩一代烈士审配的壮烈场面给人历历在目。亳州地道就是当年曹操在家乡修建的地下防御战道。当我从地道另一口走出时,仿佛是从时间隧道里领略了曹操的军事思想。
作者:baiying5 出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