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黄山去宏村,下山后在休宁路口可以很方便的栏到往黟县城的中巴车。而巧的是,我们拦下的那辆车上居然太半是宏村人,每人8元,车老板答应把我们一直送到村口。 天热得发了狂,太阳像火球一样。这种气候下挤在狭小的空间里,对我们实在是一种考验。好在一路上的风景尚可:青山隐隐,水声潺潺,茂林修竹间,不知名的野花正放。桃花源里人家西递一晃过了,过了黟县县城,一路上的景色也开阔起来。当年陶令说那桃花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怕不是无由。 路边零星可见残存的古屋,徽派建筑高高的烽火墙(马头墙)是其特点外,另一个重要的特色就是高墙厚壁,窄门小窗,所有的景致皆汇于那四四方方的天地中。可惜,这些高堂大宅流年风雨的侵蚀,已渐渐的显出了颓唐。 按照公开的介绍,宏村属于中国特有的象形村落,整个村落似一只卧牛,静卧在皖南的青山碧水间。“浣汲未防溪路远,家家门前有清泉”------可惜,我们来时,正逢久旱,河里的水很浅,河床上可见三三两两的农妇在浣衣。 远远就见两棵苍茂的风水树,一棵枫杨一棵银杏,蓊郁葱葱,人说,这就是“牛角”了,树无奇,倒是旁边的南湖,清风徐来,一一风荷举,尽数洗去我们的风尘困顿。 和别处不同,进宏村是需要收门票的,每位55元,据乡民说,村子的30年经营开发权早已被村里卖给了京城一个很有来头的开发公司。诧异之下,我们决定暂住村外,待到晚上才摸黑进村----居善堂余老板的大名我们早已久仰,一路上,我们早就盼着一尝老板娘的家常菜。 在宏村,不可不访熟悉村史的汪瑞华老夫子。老夫子曾经是村中学校的老师,一直以振兴徽学为己任,尝有比之为“宏村的宣科”者。 老夫子治学有道,胸中颇多块磊。我们在昏黄灯光下,老板娘送上的新茶碧绿,和汪老夫子挥扇对座,听老夫子娓娓道来,历数徽州的兴与衰,宏村的苦与乐。亭名“听雨轩”,有心的余老板特意设置了水泵,此刻檐间有水声如注,暑意不禁为之一消。见壁间悬有墨竹图,中有一竿枝瘦叶少,游离从竹之外,不仅暗笑:斯竹风骨,亦颇似老夫子矣--- 归去时已经是深夜,月光如洗,银汉迢迢,北斗七星清晰可辨。不禁想起了昨夜在黄山光明顶,听别人指点星河,历历在目。 宏村的小巷皆是以麻石铺就的,都循水圳,流水潺潺,此刻映着月光,显得格外的清凉。月华如水,把我们的影子也拖得老长,斯时斯地,有闲人如我,仰面即享夜风,抬头便是月色,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无意间抬眼望去,依稀间见飞檐青瓦,马头墙脊错乱林立。墙蔓金银花,花小洁白,清风徐来,夜空弥漫幽香,令人无由的心动起来,顿升隔世之感。记起了古人的句子“花香破禅心”,恍惚间,心底里试问一句:今夕复何夕?
作者:yixians 出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