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游 我应该老早就认识他的,多少次他出现在我的梦里,刚毅、俊朗又充满沧桑气质的脸庞,钟山龙盘、石头虎居的身姿。这次,我终于真实地靠近了他——古金陵。 十月初阳日,与同学结伴又游了一次南京,因为我寄情于金陵的古老,喜欢那份从地底下蒸发出来的王气。 中山陵是我们的第一站,(总不至于忘了拜祭一下孙先生)陵墓气势磅礴,拾级而上,登临峰顶,满目尽是空灵的自然之景:竹林,松柏,秋枫,腊梅……,难怪当年王安石“终日看山不厌山,买山终待老山间”甚而经营了一处小小的“半山园”,成为后世文人必访之处。现如今,钟山又多了先生这庄严简朴的陵寝,天地间又多了一股正气,这山更是块宝地了。当时,我忽冒傻念:“哪天我成了亿万富翁也来此买山,隐居山间,独享自然,好不惬意。” 下了陵来,按意愿要去灵谷寺,为了寻找昔日“山门才入便悠然,十里深松上绿天,佛刹起扉皆垒障,僧寮汲水尽飞泉”的境界,我们舍弃了铺着现代文明的柏油马路,而去寻找那万松幽径。我总相信,美是要靠自己去营造、去发现、去想象的,无论多么贫瘠的形式,赋于它你自己的情感内容,那就会是美。果然,一条幽幽的小径出现在了本没有路的松林间,大概是走的人多了吧?过石道,穿松林,登石阶,爬山坡,刚一转弯,灵谷寺的山门顿生眼前,当时真有一种“路转溪桥忽现”的惊喜。进了寺门,最惹眼的便是灵谷塔,据说塔下埋着玄奘法师的一部分“顶骨”,虽不知其为何物,但听寺中法师说朝拜一下会保平安,于是,把着烟云缭缭的香,一面向天地四方虔诚地祷告一面心中暗暗嘀咕:信仰其实真是个好东西,可以寄托很多东西,人终究是一种脆弱的存在物。 从灵谷寺沿着班驳的城墙而下便到了明孝陵。进入我眼的已非书本上那辉煌的陵寝,孝陵入口的下马坊没了,神烈山碑没了,禁约碑没了,神功圣德碑亭也没了,只剩下空空的四壁,满目的荒凉。唯一的感慨便是“六朝如梦鸟空啼”。陵寝在地面上只剩下石砌的殿基与明楼的四壁,历史只为我们留下一堆废墟,书中的记载全在这废墟中殒灭,不过,陨落中埋藏着更深的美,它把历史溶解于自然,安详地交给世界一副真实,很好。真的,南京不存在可以舍弃历史的游玩,无论哪方土都留着昨日的痕迹,六朝金粉也好,殷殷血迹也好。 烟笼寒水月笼沙的秦淮河,豪门世家聚居一时的夫子庙,我们选择了晚上去。依然是流光异彩、人声喧攘,只没了青楼,没了珠帘,没了声歌,没了红粉。六朝烟水,九曲风光,早已成为别人的诗句而留存,这儿只留下数不尽的历史。南京,最不能让我释怀的地方也就是这里。历代妓女不乏,却没有像“秦淮八艳”那般才华不俗又富有政治见识的。董小宛,娟妍聪慧,琴棋书画无一不能,在朝天宫展出的明清书画作品中也有她的画幅。柳如是,明辨奸邪,讽钱谦益以明朝遗臣殉国,可谓是独具慧眼。李香君的血溅桃花,更成为孔尚任《桃花扇》的蓝本……如此的青楼女子,唯有金陵才有,使明末那段政治文化史都染上了艳丽的色彩。 岁月留给南京很多很多,最是无情的台城,凌空横飞的燕子矶,鸡鸣脚下的胭脂井……这一切陨落的建筑使我在现代的喧嚣中获得历史的感悟。 我想,我还会去南京。
作者:apple3 出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