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在春天去过湘城。在苏州北站上车,出了蠡口镇向北一路全是金黄的油菜花掩映着粉墙黛瓦的民居,一派典型的江南水乡农村特色。这个冬天,我又一次来到湘城,看不到那满眼的油菜花,取而代之的是初具邹形的一条条公路,还有许多在建的工业厂房。 初次来苏州的人一般都不会到这样一个小镇来旅行,因为他们只是向往苏州的园林,或者为了一句“到苏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一下车就直奔虎丘山。但我却以为只有到一个城市最普通的地方,才能更深地了解一个城市的内涵。苏州是地道的江南水乡,我去过城南的吴江,那里的水乡最具特色,是江南水网最密集的地区,周庄就位于其中。苏州城北的相城区,或许会令许多人失望,因为她有许多地方比较接近江北的平原地区。特别是沙家浜一带,我去的时候正是麦穗飘香的季节,让我忽然忘记了自己是在水乡,恍如到了中原地区的田野中。 到湘城来,是想看一看明代大画家沈周的故乡。沈周是唐伯虎的老师,也是有名的书法家。我在湘城的老街下了车,向南走不远,看到了一个小公园,名为湘园,公园里水域很大,开放式的,路边下去有一间四面亭,极似扬州瘦西湖中的钓鱼台,四面全是圆形的门,远借园中之景。 乘车经过湘园南门,向西去有一条小路,仅容两车并行,行不过几分钟就到了沈周的墓园。 沈周是湘城的大名人,但是很可惜,他的墓园却是好冷清。我看到路边一个很老土的水泥牌坊,上书“沈周陵园”,从牌坊进去向西,只看到几个湖和湖对面林立的民房。脚下一条踩出来的小路,其他的全是干的野草,茫然四顾,看到北面树丛中隐隐一个小亭子,想必便是沈周墓了。但隔水相望不能过去,只好退出牌坊回到路上。 沿着公路再向北走几步,重新折入林地,又是一条小路,很快就走到了那个刚才看到的小亭子,那是一个很矮的方形四柱亭,虽是人迹罕至,但北面墙上还是留下了许多“墨宝”,这些人中当然没有大书法家,但却不会避“班门弄斧”之嫌,看那稚嫩的笔迹显然是初生牛犊不畏“猛虎”了(沈周既为伯虎之师也可谓虎了)。 因为少有人来,这里长满了高的树和低的灌木丛,我踩着野草走到北面的墓地,只看到石头砌成的四方形围墙。上面一块墓碑,字迹不甚清楚。在旁边还有一块“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我伫立良久,向这位影响苏州的大画家表示虔诚的敬意和问候,希望这一方土地不要成为被人遗忘的角落,当人们在园林和博物馆里看到那些沈周的真品书法和画作,并为之陶醉的时候,还记得我们的大画家仍然寂寞地躺在这里已经几百年。 回到镇区,沿着湘园路东去,尽头是湘城的古街区。和其他的水乡古镇一样,湘城也保留了许多古色古香的建筑。只是很多都没有修缮,已经无人居住。也在其中插入了一些新式民房。湘城镇的中心河流是南北走向的,很宽阔。沿着河西面的老街区,走在硕大的石板上,那些颓废的临街旧房一下子就把人带到了并不遥远的时代。闭上眼睛甚至可以感觉到,那楼上的窗子后面有一位少女正对镜梳妆,若有所思。。。 老街南端有一座大桥,可以通向对面的鹞鹰渌(地名),那是四周有河环绕的一个圆形的小岛,传说以前这个小岛上有一座道观叫做“灵隐观”,历史和观前街上的玄妙观一样悠久。现在早已经没有踪影,取而代之的是镇上的粮食站和一些民房。这个小岛的北面有一座古桥名为观桥,由此通向古镇区。观桥的历史也很久了,是一座拱形的大石桥,长度有十几米。桥面是两米多宽的大石板铺就。两侧有矮的桥栏,坐在桥栏上向西望,便是湘城古镇的最佳观测点,如果是夕阳西下的黄昏,那种感觉就会更加的亲切,更加的迷人了。 和苏州市旁边的古镇相比,湘城会显得落后了一些,镇上没有一些环境怡人的酒吧或者其他的休闲场所。但是最近几年的发展使湘城也吸引了许多的外地人,现在湘城的人口中外地人的数量差不多已经超过了本地人。所以平时大街上拥挤的人群中多是一些陌生的面孔。 湘城的新区在南面,凤阳路以南新建了阳澄湖工业园区。那里已有许多外商入住。从湘太路自苏州而来向凤阳东路前行1km就到了苏嘉杭高速公路下,同时也就到了阳澄湖的岸边。湘城是苏州盛产大闸蟹的地方,每年的金秋,湘城都会举办阳澄湖大闸蟹节。那个时候街道上张灯结彩,处处酒店蟹黄飘香,正是来湘城旅游的最佳时间。 附注: 湘城的交通还算可以,54路公交经过镇区,只是班次太少,不如小中巴更方便。凤阳路西通渭塘镇凤凰泾东至阳澄湖故而得名,它的西端和苏州至常熟的干道相接,中间又和新建的环城高速相交。环城高速和苏嘉杭高速在镇北交叉。如果是走苏嘉杭高速在镇的新区也有一个出口不过不是湘城,而是“阳澄湖”。
作者:wuqingguo 出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