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整理好行囊,一个人踏上了去浙西大峡谷的路。一番奔波,终于来到了剑门关的入口处。趁着天色未晚,沿着山路直接进了谷内。还在谷口,便听到汩汩的水声,身边不知何时,已多出了一条溪流,想起门票上的介绍,这应该是巨溪吧。正觉得有些名不副实,没走几步,水声大了起来,溪面也宽了不少。一个转弯,眼前猛的开阔起来,两侧山谷中间,一道溪流横贯其中,景色壮丽的让我目瞪口呆,愣了半响,才知道叫做“巨溪”果然恰当的很。沿着山溪右侧往前,走出不远,身后又传来了潺潺的水声,一回头,谷崖之下,嵌着一湾浅浅的碧绿,颜色纯净的让我无法离开。忍不住倒退回去,拍下那纯净的色彩。 顺着崖壁下的山道一路前行,弯弯曲曲,巨溪离我也时近时远。但是每到想亲近溪水的地方,总会适时的出现台阶,体贴的很。找了一块水边的大白石坐了下来,看天,听水,享受着天地间独我一人的感觉,思绪便如眼前的溪水,一片澄静。对面的石崖上有三个大字——剑门关。那石壁,那溪水,在这里突然变的雄伟起来,仿佛从江南一下流到了塞北。 走过横跨巨溪的晃晃悠悠的竹桥,渐行渐高。两三个弯以后,巨溪仿佛已经离我很远,水声也弱了很多。再拐一弯,一大片山石扑面而来,光线登时暗了很多。山石旁边,掩着一条小路,仿佛桃花源记里的描述,“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一个半圆形的石台突出在石壁上,耳边的水声再度响起,趋前几步,来到台子的边缘,仿佛一个重逢的老友,溪水再次的出现在我的眼中,不过这次不再是平视,却是俯瞰了。 离开平台,离出口已经不远。回到住处,吃过晚饭。沿着白天走过的山路,又来到了剑门关前,夜晚的剑门关,比白天多了几分神秘,忍不住想进去一探。因为没有准备手电,路实在看不清楚,犹豫再三,只好小心翼翼的走到离入口不远的一座桥上。看夜色朦胧,看繁星满天,听松涛阵阵,听水声潺潺。那份感觉,非要身临其境才能体会。 第二天一早,租车来到白马崖下,紧紧背包带子,便向山上走去,远远的便看到山巅上有一角小亭,若隐若现。接下来的仙女瀑,九龙潭……看着这些美景,突然想到段誉赞赏阿朱阿碧的台词,本以为有个剑门关,江南的灵秀之气已经用尽了,没想到还有个白马崖,而且跟剑门关完全两种风格,各有千秋。走到一个叫做巨鼎石的景点,原本的山路分成了两条,按照打游戏走迷宫的一贯风格,转向了左手边的方向。因为之前的山路走的都很轻松,所以没有想到这条路还颇费了一些力气,几百米的台阶登上去,已经有些气喘吁吁了。走过最高点,才发现山脚下看到的那个亭子就在眼前,紧走几步,亭子叫做凤凰亭,走进亭子,才感受到建筑者的独具匠心。亭子的地势极佳,正好可以俯瞰整个山谷。坐在亭子里面的石凳上,正自好山好水看不足的时候,忽然来路上传来了清亮的钟声,当当不绝于耳。转头看去,却不知人在何处。可谓“空山不见人,但闻钟声响。”了。 亭子里休息了一会儿,再从另外一边下山,遇到一个卖笋干的阿姨,跟她攀谈了几句,才知道我上来的那条路并非景点的正路,而是他们上山背柴的路,不料无意中走了另外的道路,颇有些得意。顺着她指点的正路下山,一路走出白马崖。门外是山路,直通老碓溪。我个人觉得,这两公里的山路是整个大峡谷中走的最舒服的一段了。头顶是春光明媚,脚下是山路蜿蜒,身边是溪流清澈,两旁是翠谷青山。看着山景,不禁暗暗下定决心,八十岁以后就来这里隐居,找个山头儿一猫,给他来个“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不亦乐乎。一边胡思乱想,一边感受着那吹面不寒的杨柳风,不一会儿就到了老碓溪。下到溪边,在水边找到一块向阳的大石,卸下背包,靠在石头上,闭上眼睛,听耳边隆隆的水声,感受着身上春日的阳光,真想一直坐下去,静静的享受这一个人的寂寞。 下午一点钟,离开了大峡谷,乘车回来。这次的游程,除去交通上由于安排有误之外,可以用完美来形容。因为在所有的景区中,除了在老碓溪遇到一队游客,其余的地方,整个行程都是只有我一个人,那种与世隔绝的感觉真的非常奇妙。
作者:regnad 出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