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自然地理 |
 |
<-- 佛山气候 -->
佛山市地处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河道纵横,属水网地带、距海洋很近,在北回归线附近,常年气候温和、光照较多、雨量充沛,具有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温暖多雨。四季均可种植,也适宜种植。
佛山市全年日照时数在1800小时左右,全年的光照分配状况看,以二、三月份量小,7—8月份最多,也较稳定。无霜期达350天以上,年平均气温在21.2~22.2℃之间,最高38.7℃。
降水充沛,年平均降水量为1600~2000毫米,以4—9月最为集中,在六个月内的雨量平均占全年总量的80%。西部和北部丘陵山地因地形抬升作用而稍多。降水大于蒸发,形式以雨为主,少有冰雹,终年无雪。降水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主要集中在4-9月,约占全年降水量的80%,尤其在夏季常常伴随着台风登陆出现大雨到特大暴雨的降水过程;降水的年际变化也较大,最大降水年份约为最小年份的2.3倍。因而,洪、涝、旱是影响佛山市部分地区的自然灾害,冬季的寒潮及早春的低温阴雨也对农业生产构成一定的影响。此外,对该市影响较大还有台风,平均每年受2-3次台风侵袭,多集中于7-9月间,风力可达12级以上。年平均风速11.33米/秒。
2004年雨水情况
佛山市2004年降水特点是春汛不明显,汛期降雨偏少,入秋后出现全市有记录以来同期的最低降雨量。据统计,2004年全市累计降雨1213毫米,比多年同期平均降水量1659毫米少446毫米。
3月30日佛山市自东出现了入春以来最强的雷阵雨,时间短、强度大,对佛山市的春耕生产工作有较大帮助。进入4月,各地降水明显增多,尤其自5月份开始,降雨强度增大。
9月份至12月份,气温持续偏高,佛山市各地降雨量比2003年明显减少。各区降雨均在30毫米以下,为1957年有记录以来的最低值。2004年全市蓄水总量最高峰为7月份达8016万立方米,其后没有降水补充,至12月底全市蓄水总量减少至5256万立方米,比多年同期平均总量减少1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