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历史沿革 |
 |
<-- 文物考古 -->
瓦窑岭春秋遗址
瓦窑岭遗址在三栋镇官桥村瓦窑岭山顶,距市区约12公里。该岭高5米,岭顶面积约200平方米。岭东是地势平坦的草地和西枝江,岭南也是草地和河流,岭西原是草地,1980年辟为水库,岭北是子溪村。
1983年12月文物普查时,在瓦窑岭山顶的草地上发现石刮削器、砺石、陶网坠和磨制的石网坠。同时还发现一批灰红色的几何形印纹硬陶片。纹饰有夔(Kui葵)纹、小方格纹、篮纹,还有夔纹、菱形纹和弦纹的组合纹。方格纹有凸有凹。夔纹陶片数量最多,与粤东各县出土的春秋时期陶罐上的夔纹相同。据鉴定分析,这批以夔纹硬陶为代表的遗物,其年代约为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476年),属广东青铜器时代的夔纹陶类型文化遗存。
迄今为止,瓦窑岭遗址是惠州市年代最久远的遗存。遗址中的陶片胎质坚硬,烧成温度达1000℃以上,说明当时惠州已有较为进步的制陶技术。
瓦窑岭北宋窑址
瓦窑岭位于三栋镇官桥村,窑址在该岭的东坡。由于长年累月受雨水冲刷,村民取窑土筑塘,窑址遭到严重破坏,周围遍布陶瓷片,堆积面积约200平方米。因未发掘清理,窑室结构不详。
从表土拾到的陶瓷片看,可辨器型有:高足杯、瓜形壶、长颈壶、瓜棱盒、四系罐、两耳罐、坛、斗状坛盖、钵、器盖、莲瓣炉座、擂盆等。瓷器胎质多数为青灰色,少量红色;陶器胎质为黄白色。瓷片花纹有叶脉纹、水波纹、附加堆纹、篦划纹、弦纹;叶脉纹均印在器物外壁底部。釉色大多为酱褐釉,少量青黄釉、青釉、白釉。酱褐釉有蓝色窑变,施釉薄,开细冰裂纹,胎釉松弛多剥釉。釉不到底。因窑址破坏严重,标本无一完整。
瓦窑岭窑址发现于1983年11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