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历史沿革 |
 |
<-- 建置沿革 -->
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包括江门地区在内的岭南大地是土著居民南越民族的聚居地,没有行政建置。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全国后,推行郡县制,在岭南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今江门的新会、台山、鹤山归南海郡管辖,开平、恩平则为桂林郡属地。西汉时,开平、恩平改属合浦郡。
江门市的设置,则得益于西江流域商业贸易的发展。早在元末明初(公元1368-1388年),这里便形成墟集。十七世纪初,江门墟因商贸而兴盛,逐渐成为珠江三角洲的一个贸易中心,西江中下游一带的商品多在此地集散。江门原为新会属地,位于西江与西江支流蓬江交汇处,是西江流域各县进行沿海贸易的必经之地。明末,墟集规模扩大到蓬江北岸河滩,店铺增多,商街拓展。至迟在清朝康熙初年,已发展成为新会县的一个重要的商贸集镇,康熙《新会县志》疆域图中已标有“江门”地名。因集镇江北蓬莱山与江南烟墩山对峙,有如蓬江之门,故名“江门”,别名“蓬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