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钟山位于鄱阳湖出口长江南岸,属湖口县双钟镇,位于镇南的叫上石钟山,位于镇北的叫下石钟山,相对高度只有50多米。石钟山历史悠久,其得名由来,据北魏郦道元说,是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其声若钟;唐李渤则在深潭上发现两块巨石相击之声,清脆而高亢,故名石钟。为解决此谜,北宋文学家苏轼亲自乘舟考察,发现绝壁下都是洞穴和石缝,风浪冲击洞穴,发出钟呜般的声响,谜底终于揭开了。苏轼为此写下了千古名篇《石钟山记》,石钟山就更扬名中外了。 鄱湖长江,烟波浩渺,湖光山色,风景宜人,而石钟山上又山临水、水绕山,素有“小蓬莱”之雅称。浑浊的长江水滚滚东流,浩翰清澈的鄱阳湖水北流长江,清浊分明,台流近50华里而不混。两座钟山又以下钟山较胜,山上怪石林立,江边石洞众多,历史上早已成为旅游胜地,凭栏远眺,匡庐五老峰,如拱如揖,鄱湖长江,烟波浩渺,湖光山色,风景宜人。历代著名人士如陶渊明、李白、颜真卿、白居易、苏轼、黄庭坚、陆游、文天祥、朱元璋、蒋士铨等均曾赋诗题词。1965年,郭沫若留诗《登湖口石钟山》于此。山上从唐代起就有建筑,几经兴废。现存半山亭、怀苏亭、绀园、船厅、江天一览亭、钟石、报慈禅林、太平遗垒、浣香别墅、太平楼、石钟洞、同根树等,均为清代重建。 石钟山不仅是儒家的圣地,而且是兵家的必争之地。沿着逶迤的登山小道,穿亭过榭,登上山顶,沿途可见苏轼夜泊处,怀苏亭、半山亭、绀园、船厅、清咸丰皇帝建的照忠祠,清军水师将领彭玉麟为其母超渡的“报恩慈林”,及他休息的浣香别墅和梅花厅,还有园林建筑且闲亭、廊外廊、楼外楼、石钟洞、太平遗垒等名胜。整个建筑古雅奇特,分布缜密,依山就势,点缀其间,令人回味无穷。 山下摩岩石刻琳琅满目,至今仍有石刻石碑200余处,其中唐魏征题写的“清翁方纲”;宋王安石书的“古仙洞”;明常遇春的“忘怀天地”都系石质翰墨中的珍品。 大自然造就了石钟山形的奇特,声的奥妙,色的绚丽,在天地间为人类增添了一块潇潇洒洒令人消魂的福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