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的小山脊上,南临玉龙瀑布,西临一条山涧。由于地理位置原因,牟尼庵自古就是去玉龙瀑布和上山朝拜的必经之地,因此在有关鸡足山的许多古代游记中都可以见到“茶房”或“牟尼庵”这样的字眼。据有关史料记载,明代嘉靖年间(公元1522年~1565年),有一位僧人看见许多上山朝拜或是前来观瀑者,都走得口干舌燥,便在玉龙瀑布的小山脊上修建茅庵,向人施舍茶水,因此也就有了“茶房”的名声。后来茶房遭遇火灾,有个叫杨周的人改建为牟尼庵,并请来一个叫智空的僧人做住持,于是又有了“牟尼庵”的名声。杨升庵、李元阳等云南古代知名学者曾在牟尼庵客居过。据民间传说,牟尼庵所在之地原来象一个圆印,是释迦牟尼分身在此打坐所留遗址,是释迦牟尼曾经念佛修行的净地,因此在此修建的庵理所当然叫牟尼庵。在有关鸡足山的明代游记文章中,提到“茶房”二字的有两篇同题文章。一篇是被称为滇七之一的李元阳写的《游鸡足山记》,另一篇是在云南为官(云南左布政使)的江苏省昆山籍人周复俊所写的《游鸡足山记》。李元阳游鸡足山的时间是公元1546年的夏天,周复俊所游的时间是公元1554年6月。而八十多年后的公元1639年正月,大旅行家徐霞客游鸡足山时,曾两次观赏玉龙瀑布,也两次提到牟尼庵,可见由“茶房”到“牟尼庵”的说法是真实的。对于牟尼庵,有关史料还载有一个“茶房失火,殃及诗文”的故事。故事说的是因上书顶撞嘉靖皇帝而被流放到云南永昌(今保山)的杨升庵(名杨慎,字用修,号升庵),相约永昌的朋友张含同游鸡足山,杨升庵先启程到鸡足山茶房等候朋友,结果朋友失约,便决定长住茶房,编写《鸡足山志》并尽情撰写诗文。不幸的是不久茶房失火,诗文被焚,杨慎只得怅然而去,走前还在残墙上写下一首诗:“方知太古淳然在,自悔文章一画多。漫拨雪中消焰烬,寻思议礼竟如何?”在岁月长河中,牟尼庵曾数次遭火灾,但又数次得到很快重建。解放后,人民政府曾分别在1952年和1963年两次拨款修缮,“文化大革命”则遭致人为的彻底破坏,至今只重建有平房两间,大殿还有待于恢复。牟尼庵虽历遭火灾和后来“文革”的人为大破坏,但万幸的是有一棵叫牟尼柏的柏树被保存了下来,因此今天的游人可以尽情观赏这棵又名三会柏的奇树丰姿。这棵同根分三干的柏树,奇就奇在每干枝上,都长出三样不同的叶子,游人可以很清楚地分辨出它们分别是扁柏叶、圆柏叶和刺柏叶。植物学家曾作过多次培植,但均未成功。这棵奇柏的树龄不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