莽莽云岭,山高谷深;“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山下江河曲折,山上森林密布。这独特奇妙的自然环境,成为各种鸟类的乐园。据统计,全国现已发现的鸟类有1170多种,而云南就有770多种,其中有的属世界稀有品种。这些鸟类,有的是常年以云岭为家的留鸟,有的是适时来访的候鸟,还有南北迁徙途经云南的旅鸟。据科学工作者们的考察,旅鸟从北至南经过云南的路线主要有二,东面由四川盆地溯金沙江河谷而上,沿乌蒙山脉向南飞;西边是由青藏高原顺横断山脉南下,沿哀牢山红河河谷南迁。滇西洱源县的鸟吊山,就是其中著名的中途站之一。 鸟吊山,又名吊鸟山、罗坪山,在洱源城西南约20公里的地方。山有16峰,苍松翠柏,幽林深壑,东为凤羽街,西为黑惠江,是洱源到云龙必经之地。每年农历八九月间,各种鸟类成群结队,盘旋于凤翔、灵鹫诸峰,多至数万只。当地民间传说:古代曾有美丽的金凤凰,因在风雪中救众鸟而殁于此,故百鸟每岁来吊,山亦因此得名。《南诏野史》亦说:唐"高宗显庆二年,凤鸣于浪穹罗浮山,乃改名为凤羽山"。这时节,当地居民,从四面八方的村寨赶来,上山猎鸟;青年们亦邀朋呼伴,借机唱曲对歌,观看"百鸟朝凤"奇景。满山人群,如同过节。待夜雾弥漫,月色暗淡,人们点燃成百个火堆,顿时火光四射,鲜红的火焰飘扬天际,雾气呈现五光十色。群鸟先后破雾冲下,扑向火光,猎者张网以待,有的人,一夜可捕数百只。从捕获的品种看,多非本地所产,如大雁、灰鹤、鹭鸶等等,多数不识其名。大者如羊,小者似蝶。近些年来为保护鸟类,此捕鸟行为已被禁止。前人对此捕鸟多所惋惜,有《凤山鸟吊》诗云:凤德哀时谩群辉,应怜羽族不知机。鸟为吊山山吊鸟,火光透处是重围。 凤山鸟吊的现象,史志多有记载。道光《浪穹县志》“凤山微异”条载:“每岁七八月,众鸟千百为群,翔集此山,奇毛异羽,灿烂岩谷,多非滇产,莫可指名。亦一异事。土人伺夜燃火取之,内有无嗉者,以为哀凤不食也。频年示禁,卒不能止。”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是6世纪以前,我国最全面而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其中就记有:叶榆县“西北八十里,有吊鸟山,众鸟千百为群共会,鸣呼啁晰,每岁七八月至,十六七日则上,……雉雀来吊,夜燃火而取之,其无嗉不食,似特悲者,以为义鸟,则不取也。俗言:凤凰死于此山,故众鸟来吊,因名吊鸟。看来,1400多年前,洱源的鸟吊山,就已知名于世。 凤凰并非实有,众鸟来山亦非吊凤凰。近年来的鸟类科学研究揭开了这个“谜”:候鸟在长途迁徙过程中,有许多休息站,鸟吊山是其中之一。这些鸟会使用许多办法来测定航向,其中主要是利用视觉来察辨它的方向和位置。它可以由河谷山峰等可见的陆地目标来测定自己的位置,也可用太阳罗盘和星辰方位调整路线,但当多云重雾的天气中,这些办法就难以运用。因此,当人们在大雾弥漫的深夜,遍燃簧火,它就产生错觉而向火光扑来。由于它长途飞行,食物未能得到及时补给,因此食囊多空。这些鸟类来自中国西北青海等省,深秋飞往温暖的东南亚,不少品种为云南所无,所以“莫可指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