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八点到了丽江。Juha问我是不是中国人的票价跟他的一样。我带他到售票处看价目表,指着牌子说,中国人也花108元买车票。 我们先去古路湾宾馆,经过当地闻名的毛主席像。宾馆是原第二招待所改装的。服务小姐说没有房间,要等到十点之后才知道。一批香港客人正在退房。他们的领队对服务小姐们大喊大叫。Juha问我为什么,我告诉他:因为没有水。他摇摇头,我们奔丽江宾馆。 这里也正有日本旅行团在离开,服务小姐也说要到十点才有房。我们存上行李,去了古城。所谓古城是指丽江大研镇的中心街区。它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一个大的广告宣传牌,“保护古城”。街里须步行,体现了丽江人的古迹保护意识。 古镇清雅,是我梦中的琉璃厂。街旁人家,房屋古朴,傍水依势,自然协调。临街多为店铺,以亦中亦西、外中内西的咖啡屋为多,也有文物店、工艺品屋、日用品铺和饭馆等。绛红色的门板,悬挑屋檐上的灰瓦,显得古意盎然。 十点回赶。提行李、进房间,然后便出来吃饭。近丁字路口有一家小饭铺,一个女孩子带着几位中年妇女正在忙碌。我们坐下来,没有菜单,没有招呼。原来要自己看菜下锅。原料都摆在大玻璃柜台里。我指了两样青菜,告诉女孩子加点肉。尝来却新鲜可口,价格很便宜。 过马路Juha在商店里买了瓶防晒霜,又过另一方向的马路进了书店,买了一本纳西族民居的书,付了八元。他非常高兴。在欧洲他已买了此书,但价格很贵。 出租汽车集中停在古城前面的空场上,各种各样的,有轿车、面包车、货车和摩托。我们来到一辆小姑娘开的面的前,问她到白沙村多少钱。她反过来问我愿意出多少。我笑着问,我们刚到此地,怎么知道。来时我倒是询问过丽江宾馆的服务小姐,她们也不太清楚,其中一个说大概八十元。我只好对姑娘说了。她要一百。这时Juha指着旁边的挎斗摩托,让我问一问价钱。小姑娘赶快枪着说:“白沙风很大,那种车不行。上我的车吧!”我不喜欢摩托司机们的样子,就坐上了她的车。 去时是柏油路,小姑娘说回来我们走另一条路,可以多看风景。车沿着笔直的公路前行约十几分钟,见路旁立一巨石,上刻“白沙村”。左拐不久,著名的玉龙雪山就在眼前。望着山顶白皑皑的积雪,不禁诧异。本以为这是青藏高原的景色,现在却呈现在离赤道很近的南疆,在这满是葱翠的绿洲上。当然,这里是云贵高原。而积雪晶莹如皎白玉龙横卧山巅,特别是昨天的春意昆明,使我感到这里象人间仙境。 小姑娘看我向往的样子,笑着说:不用爬山。近处反而看不出什么。与远处差不多。我答道:听说可以从山下温带一直走到山上寒带,植物群落也是依随不同的海拔和气候,分布在山麓、山腰和山顶,经济林木、药用植物和观赏花卉都有。尤其现在正是玉峰寺“万朵山茶”开花时节,一树红霞,大如海碗,小巧如盅,形成巨大花墙,鲜艳照亮白日。更奇的是花们顶着玉龙雪山吹来的风雪怒放。有诗云:“树头万朵齐吞火,残雪映红半个天。” 小姑娘笑出了声。“确是如此。可是你说的更好听。” 到了白沙,小姑娘把车停在街上说:“你们去逛吧。什么时候回来都行。”村子不大,黄土坯和大石头垒起来的房子,倒也协调自然。正如厚厚的英文导游书中说的,首先吸引我们的是那家有牌子的草药诊所。几个年轻的老外正围着一个道家装束的人,他不失时机地与我们用英语打招呼,态度矜持,眼含敬意。他的胡子和做派让我不舒服。他有深厚的待客经验。Juha则似乎没看见他们,径自走了过去。他感兴趣的是民居,四处寻找旧宅。。 白沙的民居有别于丽江。虽然只有十里之遥。这里的房子是以木石、土坯为主,建构简洁。更体现出乡村生活的静谧、朴实。在玉龙雪山背景之下,好象远离尘世的隐士之所。我凭直觉沿巷直奔一处,房子越来越好,进了一进院才知道是以壁画闻明的大宝积宫。Juha没进去。 次日一早,在丽江宾馆边的一中档饭店的对外餐厅吃早餐。服务小姐很多,只有我们两位顾客。她们煮了两碗面给我们,收了十元。然后,我们又来到出租车集中地,给一个小伙子看我们昨天买的书,上有木楞房。他知道在哪儿可以看见,但要二百元。丽江宾馆带有民族特色的大堂里有一幅导游图。我也知道他说的白水、黑水的位置,与一个旅游点很近。所以我还价到一百八十元。他说:“昨天拉你们去白沙的是我的女朋友,你们给了80。这个地方比白沙远一倍还多呢。”但他还是同意了一百八。路上他告诉我们,他和女友都是纳西族。丽江明年就可通飞机,并手指向正在施工的机场。 车停在白水、黑水之间。一眼望去,几座木房子散在山坡上。我们下了车,已经感到天气的寒意。坡上有牛、马吃草,有更多的山羊,白色中夹杂着黑色和棕色的。随着几声狗吠,迎面有风带着雪粒。这里的木楞房很标准、完美,圆木原色,粗细均匀,构造整齐,不加任何修饰。房顶上盖有石片。比桂北的黑色调更原始、自然。 丽江元代府志记载,古纳西人那时就住在全是木制的木楞房里。在林区,这种建筑具有就地取材,不受经济条件限制的优点。有朴素的自然美,也有利于抗震。 Juha说,这正是他要看的。因为欧洲有非常多的森林。他细细地看和拍照。 小伙子又将我们带进一家新房。屋子里还没住人,有木柱、火塘和卧室、厨房。虽仅用木材,但房子并不局限于矩形,拐角处不生硬,富于变化。 我们上车,向前行,又到了一木楞房的聚集地。这里的房子多一些,但样子略小,也不如前者讲究。司机告诉我们这是藏族人居住的。Juha又被吸引了。而我很想看那边的自然保护区,有一眺望坪可观全貌。昨天开车的小姑娘也在这里,正在跟男友拌嘴。而小伙子却一脸的关心。原来今天一早,她拉了七位客人来这里,男友担心她的车太挤。小姑娘却一脸无所谓,一声令下,让男友走了。似乎是他们家族母系氏族社会血统的遗留。 中午回到小女孩的饭铺,时间有点晚了。小女孩和厨师、服务员们一起围坐着吃饭。我过去想看看她们的饭菜。一妇女转过头来说:“我们吃的很一般,过着清贫的生活。阿菜,给客人做饭吧。”饭菜依然可口。 下午继续看古城。我的嗓子发炎已经说不出话。Juha给我买了瓶矿泉水,劝我买药。在一药铺买了瓶桂林西瓜霜。 大研镇的传统民居多为“三坊一照壁”的土木结构瓦房。屋基用石块堆筑,中段以土坯或砖砌起,上段用木板固封。为了保护木板不受雨淋,房檐往往外伸,并在露出山墙的横梁两端钉上裙板,当地人称“风火墙”。在风火墙上角,许多人家装一块叶状木片,上雕吉祥花纹,或直接刻成鱼形,名曰“垂鱼”,又叫“悬鱼”。以祁“吉庆有余”。鱼是水中之物,又喻含有厌火的观念。 正房多为楼房,上下各三间,与作为灶间和库房的东西厢房以及一堵照壁,围成个清净的庭院。即“三坊一照壁”。正房较高,厢房较低,看上去主次分明,布局协调。 正房中间的堂屋,多装有六块隔扇门,门扇和窗棂大多雕镂花草、鸟兽图案,玲珑剔透,美观雅致。漫步街上,也常看见有人雕刻,于当街店铺里销售。因极美观,未敢问价。 纳西人喜爱种树养花。阶旁水畔、窗下墙上、院里屋外,到处都是,品种不一,灿烂绚丽。据说他们尤喜梅、桂、菊、兰等品性高洁清雅的花。我看见一家的土墙头上长满丰硕的仙人掌,请Juha为我拍照留念。在玉泉公园里更是布满奇花异卉。春已至,腊梅长成了一葱葱茂盛的绿树。园子不大,植物却满坑满谷,灌木、乔木都有。令人目不暇接,留恋忘返。 古城有一个面积不大,平坦方整的广场,称为“四方街”,是商业服务、集中贸易的地方。纳西族妇女身着民族服饰,卸下身后背篓,叫卖自己的货物。 古城很大。建城时期,土司姓木,至今仍保留有木家祠和木家桥。地图上有木家院的标志,却不容易找到。多亏当地的一位干部,帮人帮到底,带我们那里,现已改为图书馆。几进院子都很安静,昔日风貌犹存。古城无外墙,就是因为围起来的“木”,恰是一个“困”字。寓意极凶。城周有玉河环绕,其形酷似大砚,大研镇因此得名。走累了,找一间咖啡馆休息,Juha当然要了云南咖啡。我则要了酸奶。也是当地的风味,加一勺蜂蜜,口感非常合适,美味之极,很滋润我的嗓子。 古城人泮水而居。很早就筑沟引水。几乎家家都有水缘。古城人们有着传统而独特的护水之法。我看见三个大池,水流经过的第一个池子为饮水用,第二个池子洗锅碗之类,第三个池子洗物。严格区分,自觉遵守,长期如此。 傍晚,人们打开水闸,水流经过四方街,将白天喧嚣过后的陈迹冲刷的干干净净,露出地面上的五彩斑石。迎接第二天的早集。 第二天我们没去四方街,先到了阿菜的饭铺。早营已经打烊。在汽车站附近的一家饭馆吃了特产耙耙,香酥油脆。象北京的油炸肉饼。 一个骑挎斗摩托车的小姐问我们去哪儿。我说:黑龙潭。她说要五块钱。于是Juha坐在挎斗里,我坐在她的后面。突突地风驰电掣般而奔。小姐不时地与路人打招呼。感觉到我的紧张,叫道:“没关系。抱着我吧。” 进公园见一座三层大亭子立于石桥边。是主要景观。黑龙潭潭面宽阔,公园也就很大。过桥有几座木房,是“东巴文化研究所”。早在一千多年前,纳西族人民就创造了一种古老地方象形文字,极为形象,好象是图画,有兽头、云朵、石块和水纹等。这种文字多为“东巴”用。“东巴”是纳西语“山乡诵经者”或“智者”的意思。有这种文字记载下来的文化就称为“东巴文化”,包括东巴文、东巴经、东巴音乐、东巴画卷和东巴舞谱等。 潭北的五凤楼是我极力向Juha推荐的。木质,极其精美、奇特,象五只凤凰展翅欲飞。
作者:juha95 出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