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班电话:0755-88864399
0755-82375114
13714396905
13823703612

     
深圳一日游   海岛旅游
 
     
广东省内游   国内旅游
 
     
深圳出境旅游  
 
     
  香港游
 
广东省

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汕头市韶关市佛山市江门市茂名市肇庆市惠州市梅州市
汕尾市河源市阳江市清远市东莞市中山市潮州市揭阳市云浮市湛江市
返回广东省首页

  江门市
  •  江门概述...
  •  风景名胜...
  •  美食天地...
  •  土产特产...
  • 人口与民族

     人口状况  风土人情  各民族人口比例及分布情况  
    <-- 风土人情 -->

      夏历元旦 即正月初一。俗称新年。为迎接这一传统节日,从农历十二月中下旬至十二月三十日(即除夕)、家家户户都进行大扫除。俗称“打火咸霉”,以示去旧迎新。庆祝春节,除丧事人家外,都贴春联、年画。农村农民多用年桔挂门楣,象征吉祥;城镇居民,多买时花,或摆几盆金桔、四季桔在厅堂,取吉祥之意,把整个家庭布置一新。同时,为准备春节“拜年”礼物,家家户户都制作粉印饼(炒米粉做的饼)、炒米饼、油炸角、煎堆糍、年糕等,还到市场购买各种过年物品,市场购销特别兴旺。

      贺新年 从农历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俗称元宵节),为春节期间,亲戚朋友都互相上门拜访,俗称“拜年”。拜年礼物多是年桔、甜橙等土特产或自制粉印饼、炒米饼、油炸角及市面出售的糖果、饼干等。不少人在家休息,或到公共场所参加文娱活动。遇上熟人说一些“好意头”的话,如恭贺新禧、恭喜发财、心想事成、万事胜意等吉祥之词,以致祝贺。已结婚的人多给孩子封红包,俗称“派利事”。不少地方醒狮拜门“采青”,锣鼓喧天,鞭炮不绝。正月初二,俗称“开年”。邑人多买鲤鱼拜“门官”神,有的在祭神后把生鲤鱼放到河涌里,俗叫“放生”,习俗多已废除,但因“鲤”与“利”、“鱼”与“余”谐音,用生鲤祭神,寓意“获利有余”,80年代民间还有流传。正月初七,为“人日”。是日,邑人都用煎堆、炒米、芥菜、番薯混煮来食,名曰“人日菜”。这一习俗,今仍存。

      元宵节 在又称“上元节”,即农历正月十五日。据旧县志载:“元宵张灯燕饮游街市,萧鼓喧闹,杂剧之戏,络绎不绝。”建国前,从正月初四至正月十七日期间,县内较大的自然村都设“花灯会”,设社坛(设社稷之神),悬挂各式花灯(较早的是初四开灯,多在初六、初八,普遍是十七日完灯)。凡村内当年生男孩的就挂一盏“仔灯”(用蜡烛照明的灯),生女孩的就挂一盏“女灯”(用油盏照明的灯)。生男孩的,除挂“仔灯”外,元宵那天,还要买甜酒一埕,到社坛助兴。村内小孩都提着各式各样的花灯到社坛拜“社”,十分热闹。在会城镇、元宵节除“花灯会”外,各街道社坛还展览文物字画,如帝临堂的古字画,大井头观音的斗米粉印饼、斗米寿桃等,争妍斗丽,各处前来参观的人络缍绛不绝。三江区新江乡还有元宵节舞金龙习俗。建国后,除三江镇新江乡元宵节舞龙习俗仍沿袭不变外,其余各地的“花灯会”都已废除。

      端午节 在即农历五月初五,原是悼念爱国诗人屈原的日子。据明万历《新会县志》载:“端午节早饮蒲艾酒,餐角黍,午后看竞渡,舟楫横江,鼓乐喧天。”建国前,五月初一、初五,邑人都裹粽子拜祖。从初一至初五,水乡有龙舟竞渡活动,至今未变。

      七月七 即农历七月初七。相传是天上牛郎与织女在银河相会的日子,俗称“女儿节”,又称“乞巧节”。城乡各地,在七月初六晚,竟相在阳台、庭院,陈设果品糕点,点燃香烛,向天祷拜,直至深夜,谓之“慕神仙”,在会城镇、荷塘、双水各地的圩口、广场摆“八仙桌”数以十张,除陈列果品糕点外,还陈列各种手工艺品,用彩色纸、彩色绸带做成历史人物,让人浏览。有的还邀请瞽目艺人通宵演唱“木鱼”,邀请女伶唱粤曲,甚为热闹。这种习俗,随1939年江会沦陷后,逐渐减少。建国后,集体活动已停止,家庭式活动尚有流传。

      重阳 重阳节是农历九月初九,也叫“重阳”。江门五邑,重阳节主要活动是:登高,放纸鸢。岁时歌云:“九月登高放纸鸢。”一点也没说错。放纸鸢,是重阳节的又一项活动。纸鸢即风筝。鸢是老鹰。纸鸢就是纸糊的老鹰。五邑地方纸鸢款式不多,且多是平面的,立体的有百足、水桶等,但不多见。重阳节,云淡天高,晴空万里,凉风轻送,是放纸鸢的良机。是日山岗上、河滩边、平地、屋顶都有人放纸鸢。但见纸鸢满天,五彩缤纷,随风上下。空中不时传来噼噼啪啪的炮仗声,这是有人把点燃的线香与开了引的炮竹捆在一起,系在纸鸢上施放,叫做“纸鸢烧炮仗”。人们各展其能,玩到兴尽,便都把纸鸢放走,叫做“流纸鸢”。“流”的方式各有不同,有的把纸鸢放到线尽,插断线,让它“流”得远远的;有的在线上挂一质点燃的线香,让香火把线烧断,纸鸢自动飞走;也有人干脆把纸鸢撕毁,挂到树梢竹尾了事;有人把纸鸢挂到篱笆上,让人多看几天。后两种作法,台山人称之为“纸鸢登高”。谚云:“九月九,流纸鸢。”实际是向纸鸢告别,宣告这一年放纸鸢活动的结束。有人认为,是要让纸鸢载着“衰气”远远“流”走。这大概是人们避凶趋吉心态的反映吧。

      重阳登高,五邑人向来重视。改革开放以来,此风尤盛,光江门、会城两地,每年重阳登圭峰、上叱石的人,数以十万计。青年人对重阳登高显得更为狂热,初八傍晚便驾摩托、骑单车,风驰电掣,抢先登山。呼朋唤侣,三五成群,步行摸黑上山的人也不少。山上情侣双双,于花丛树下,细语喁喁;或成群结伙,席地围坐,弹琴唱歌,跳迪斯科,通宵达旦。初九清早,进山路上,更是人如潮涌,摩肩接踵,络绎不绝。

      冬至 五邑民间把冬至与春节、端午、中秋并列为四大节,又说:“冬至大过年。”冬至节比不上春节、端午、中秋那般热闹,气氛是安祥肃穆的。冬至习俗,最重要的是祭祀祖先。各家各户均杀鸡宰鸭,准备酒肉、果品、糍糕、汤圆,举行隆重的祭拜仪式,然后合家吃一顿丰盛的晚宴,以庆团圆,贺丰收。冬至祭祀祖先,汤圆是必不可少的。秋收过后,新糯上场,家家户户早已舂好糯米粉,便做起汤圆来了。汤圆有多种,一般以糯米粉为皮,红糖块作馅,叫糖心汤圆;也有把炒熟的芝麻、花生搅碎与砂糖拌匀作馅的,叫芝麻汤圆;有将湿糯米粉搓圆压扁,以浓浓的姜糖水煮之,谓之糖包汤圆,又叫“糖不甩”;还有一种是咸汤圆,不包馅,以猪肉、虾米、萝卜崐丝、芥菜丝滚汤煮之。拜祭祖先后,家人围桌共食汤圆,取合家团圆之意。除合家共食外,还要分赠邻舍,共庆丰收。有首民谣唱道:“十一月,云冬至,家家户户煮圆糍,扛(捧)碗婆婆共隔(邻)篱,唔扛大姐一肚气。”虽然冬至汤圆家家有,仍需互相馈赠,以示相敬睦邻。秋收之后,冬至到来,又要为明年的生计作准备了。农民生活,此时外驰内张,从生产生活的安排和经济开支这个角度上说,确是“冬至大过年”了。

      祀灶 在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俗称“小年夜”。传说灶神于是日向天帝述职。因此,家家户户都用红桔、炒米团、“三牲”(猪、鸡、鱼)向灶神拜祭,并用青蔗全株靠在灶边作天梯,供神上落。到除夕,灶君回灶复位,又再拜祭。

      除夕 即“年三十晚”。是农历年的最后一天,凡外出的人,都回家团聚。“年三十晚”的晚餐,叫“团年饭”,饭菜特别丰盛。普通人家杀鸡宰鸭,富裕人家山珍海味。这一餐,先拜祖先,然后开饭,以示团圆。建国前,晚上还有“守岁”习俗,灯火通明,通宵不眠。
     


    深华旅游网推荐:香港游-广东省内游-香港一日游-香港自助游-港澳游-出境旅游-深圳旅游景点-港澳五日游-深圳一日游

    深圳中国国际旅行社 Copyright © 2005
    国家一类社 执照号:L-GD-GJ00028
    旅行社地址:深圳市南山区南头街前海华庭107号铺
    深圳旅行社电话:0755-88864399 (总线)82375114 传 真:0755-82171419 QQ 99467716
    深圳旅行社24小时值班手机 13714396905 13823703612 联系人:刘先生 廖小姐 郑小姐
    旅行社网址:http://www.sz-travel.com.cn/ MSN:llmcy@hotmail.com E-mail:meng-meng.liu@hotmail.com
    本站网络实名:深华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