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zdgh.zju.edu.cn/bbs/showthread.php?s=&threadid=2035 婺源纪实PP无数 走进婺源,发现自己多么贫乏。简直就是一个干水壶,到这里来汲水来了。 先背一首名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赞美家乡婺源的诗句。到了婺源才觉出这诗写得如何贴如何好,诗外的意思暂不论。这里的人灵性十足,走哪里都能看见好文字好书法。在延村看到一个院子,干净简单,可能还有点简陋,在门联上写出这样的意思:这里住着一个喜欢诗歌喜欢书法的人,如果你觉得自己也有一定的兴趣和境界就敲门进来吧!我会很高兴认识你,如果不是,请不要打搅我。(因为那时侯数码在老公手上,我正好赌气和他走散了,没拍下对联和院子,现在想想有点遗憾,只好用文字罗罗嗦嗦写几句。)我就站在院子里看着那扇禁闭的门发了一回愣,然后悄悄离开。一路上,觉得每一个村庄,都埋伏着隐士高人。在晓起,在延村,看到好多迷人的小女孩,那个美丽清爽,那个轻轻一笑,倾到一片瓦墙。包括我们的导游MM也是一个小美人,好山好水就是养人啊! 在李坑,我停在一间破房屋前。吸引我的是门上的那副字:清宜夜雨。词语书法都不俗,可贴在这里即不是对联也不是咒符。掌柜的问:你拍什么破烂呢?我说,我看到一个人物,一种生活。这大概就是田舍郎进京赶考之前的痕迹吧?徽州文化渗透到今天,润物宜人呢! 江湾,是个后期制作很明显的小镇(村庄)。我却在这里好好感动了一回。因为沾了领导人的光,一个江湾小学就成了景点。学校埋在建筑中央,窗明桌净,我们一行跟着导游围绕着小学转悠着。试想:一个小学校,整天被游人和导游的喇叭围着,怎么还是原来的学校呢?那里的孩子怎么上课呢?走出学校,走在后面一座开满梨花开满绿叶的山上,忽然听到一片琅琅书声飘来,一面国旗招展着,随着那好听的读书声飘动着。一愣,回头,再回头,不知道自己在张望什么,读书的声音越来越响,这个声音读着:母亲,没有你开花的日子,你背负着一支歌,用扶平的手,牵我从这里开始…(这是我的好友小暮的诗句,怎么会飞到这里?)这个时候我想哭! 最后一个晚上,上街。王大师如导购般带我们一行人去看“龙尾砚”(歙砚),大家都买了一些石头回来,事后去看了其他的店家,觉得的确不如这家文化气息来的浓厚,我们花钱难道是买气氛的?自己也不明白的说。我买了两方砚,两个镇纸。对我来说其实没什么用,我的水平只要毛边纸和中羊毫一支就能对付了,不然实在对不起这些宝贝。砚是为了我那两个画画的侄女买的。在店里,认识一个钟情金石书法的店主,是个很值得描述的人物,只是现在有点懒,没精神写了。我们队伍中的王大师和他混得比较熟,彼此留了联系方法,看他们以后有没有故事。 老公回家一直嚷嚷着要在婺源买房子,说老了就住到婺源去算了。就担心他还没到老等不及住过去,然后不要我了。其实有能力买套房子也是很有意思的。(友情提示,婺源县城的房子5~6万就可拿下了,还都是现房。) 婺源的山婺源的水婺源的小村庄,引无数驴友色友竞折腰。走进婺源的时候,阿均领导说,这是我小时候走了多少回的路啊,我就是从农田里走出来的,那时候,只想着要离开这里,现在又巴巴地赶来,心情还真有点复杂。 快到回家了,车窗外霓虹灯闪烁,看那一幢幢紧挨的房屋和房屋里透出的灯光,我就住在这些格子里的其中一格。城市和农村的居住哪个更窘迫呢?张教授说:又回到水泥森林了,咳!我则对自己说,这是我们的大村庄,我属于这里,因为我出生在这里,我也只适应这里。 人们就在这两种风景中穿行,来来往往.
作者:jiaming_sun 出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