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拉萨东郊60公里的达孜县境内,距布达拉宫47.4公里,修建在海拨3800米的旺固尔山和贡巴山的山坳及山顶处,群楼密布,重重叠叠,是一座规模宏大、气势雄伟的寺院建筑群。 甘丹寺建于1409年,是由黄教创始人宗喀巴亲自主持修建的。1409年初,宗喀巴在拉萨大昭寺前成功地创办了默浪钦摩大法会,标志着他在宗教教理方面已经得到全藏僧俗大众的崇奉;甘丹寺的修建,则标志着格鲁教派有了根本道场,黄教已经在“宗教改革”的基础上建立起来。 甘丹寺,全称直译为喜足尊胜洲,简称甘丹寺。也有学者将其为“具善寺”或“极乐寺”。与哲蚌寺、色拉寺合称拉萨三大寺。格鲁派的第一座寺院。雍正十一年(1733年)清世宗御赐寺名“永泰寺”。由此发展起来的喇嘛教派起初就叫做甘丹派,后来音变而写成格鲁派,格鲁即是善规之意。宗喀巴在15世纪初叶所推行的“宗教改革运动”,除去了以前西藏佛教的一些积弊,而以渊源于阿底峡、创建于仲敦巴、盛行于博多娃的噶当派(也称教戒派)教义为宗旨,所以格鲁派也叫新噶当派。又因为这一教派的僧人都带黄色僧帽,故又称黄帽派,简称黄教。 该寺住持,藏语称甘丹赤巴,宗喀巴首座弟子贾曹杰接替宗喀巴法位,为首任甘丹赤巴,其后,每七年一任,至1954年已传至九十六代。甘丹赤巴名义上是甘丹寺座主,实际上是格鲁派教主的地位。 甘丹寺的建筑有大殿、扎仓、康村、米村以及佛堂僧舍共50多个建筑单位组成。措钦大殿的规模相当大,由108根大柱组成,约1600平方米,可容3500喇嘛在殿内诵经。最初(1409年)是在达孜宗本索朗多吉的资助下修建的3层大殿,约在1720年由藏王加盖了金顶,1749年由晋美多吉进行了扩建,逐步形成了后来的规模。这个大殿主要供奉弥勒佛像和宗喀巴像等,造型精美,技术精湛。 赤多康也是甘丹寺最早修建的佛堂之一,系宗喀巴和历任甘丹寺池巴(法台)的卧室。1720年索朗多吉进行了扩建,七世达赖格桑嘉措时期加盖了金顶。由于里面保存有宗喀巴及历任甘丹寺池巴用过的衣物,因此也叫存衣殿。 阳巴井在措钦大殿的左侧,高4层,殿内木柱72根,面积800多平方米。1409年兴工建造,1416年基本完成,1610年四世班禅洛桑曲结加盖了金顶。殿内后墙有巨石一块,相传是由印度阳巴井地方飞来,因此这个殿名为阳巴井。该殿是该寺的主要护法神殿。 同阳巴井紧紧相连的是司东康,高3层,面积约360平方米,是宗喀巴及历代甘丹寺法台的灵塔殿。1419年10月25日,宗喀巴在赤多康圆寂。1420年他的弟子玛仁钦等修建了这座灵塔殿,并用900多两白银在殿内修建银塔一座,安置宗喀巴的肉身。后来十三世达赖将银塔修成金塔。以后,每任甘丹寺法台去世后都要在这个殿内修建银塔,到解放前夕,这里陆续修建了95座银塔。 扎仓是在甘丹寺直接控制下的学经单位。甘丹寺有两大扎仓,即夏孜扎仓和绛孜扎仓。夏孜扎仓是宗喀巴弟子德布仁布切主持修建的。其经堂用88根大柱建成,面积近千平方米;绛孜扎仓是由索朗白桑主持修建的,经堂用84根大柱建成,面积930平方米。两个扎仓分别可容1500个喇嘛同时念经。扎仓下设康村,甘丹寺共有23个康村,每个康村都有一个小经堂,大多为二层楼的建筑,面积都在400平方米以上,一般可容200名喇嘛同时念经。有的康村下面再设米村,米村是寺庙里最基层的管理机构,甘丹寺共有20个米村。此外,还有修建甘丹寺的主要施主、达孜宗本在甘丹寺修建的高达9层的宫宇以及数以千计的喇嘛僧舍和9个辨经场所,构成别具风格的高原古刹。 甘丹寺的壁画和雕塑均极精美,诸如措钦大殿左侧小殿室门额上的一组影塑(或称悬塑)兜率天,造型别致,艺术价值极高。寺内收藏的文物也相当丰富,例如:阳巴井护法神殿内的一件盔甲,是清高宗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七月,将他自己穿用过的一个嵌有珠宝的盔甲送到西藏,供献在宗喀巴的灵塔前,盔甲上有汉、藏、满、蒙四种文字的说明。盔甲制做地相当精致,不仅历史价值大,而且艺术价值也很高。又如制作精美的丝织“唐卡”(卷轴绣像),从制绣方法和质料看属于明代早期的江苏刺绣,据说是宗喀巴的弟子释迦也失去南京受封以后,从内地带回拉萨献给甘丹寺的。 党和国家对甘丹寺这一古建筑极为重视。1961年,国务院将其列为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每年拨款进行维修。不幸的是在十年动乱期间,甘丹寺遭到严重的破坏,古老的建筑被全部拆毁,只剩断墙残垣。寺内文物也被洗劫一空,只有少量珍贵文物由文物主管部门收去保存了下来。现在由国家拨款,正在逐步加以修复。 <b><fontcolor="blue">行知提示:</font></b> 1、交通:在大昭寺广场有中巴前往,每天早上7:00发车,来回票价为20元,车程2小时,原车14:00返回。 2、门票:藏人免费,游客40元。 3、开放时间:09:00-16: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