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语意为“无能胜湖”。在西藏阿里地区普兰县城东35公里、岗仁波齐峰之南。其周围自然风景非常美丽,自古以来佛教信徒和苯教徒都把它看作是圣地“世界中心”,是中国湖水透明雅最大的淡水湖,藏发所称三大"神湖"之一。它也是亚洲四大河流的发源地。神山、圣湖周围各教派的寺庙林立,古迹众多,平均海拨4500米。岗仁波齐峰和玛旁雍错湖被誉为神山、圣湖的教派有:佛教、印度教、耆教和苯教。圣湖玛旁雍措是世界最高的淡水湖、面积为330平方公里、形状像丰满的月亮、周围有六座寺庙,朝圣转一圈为80公里,湖面海拨为4400米,最深约81米。湖水清澈,景色秀丽。有的藏文史料认为此湖即汉族神话传说中西王母居住的瑶池,湖水是"圣水",佛经谓"破坏与再生神"湿婆与其妻雪山神女常于此湖浴水嬉戏。梵语称此湖为玛那萨罗沃。目前阿里地区旅游部门在神山圣湖周围接待朝圣者和游客分别设有三个营地。早期的苯教教徒称它为“玛垂错”,传说湖的四边有四个洗浴门,东为莲花门。西为去污门,北为信仰门,南为香甜门,朝圣者绕湖一周到每个门洗浴,便能消除各种罪过。又传说湖底聚集了众多的珍宝。如能捕得一条鱼、拣到一粒石子、或拾到湖中鸥鸟的一根羽毛,将一生生活美满。另外时常有人取下身上的金银首饰,念念有词地抛入湖中,以示虔诚。公元11世纪,佛教在与苯教的斗争中占上风后,便把已经沿用了很多世纪的“玛垂错”佛教化为“玛旁雍错”,即“永恒不败之碧玉湖”。湖水源于冈底斯山的冰雪。相传“圣湖”的水能洗掉人们心灵上的“五毒”(贪、嗔、痴、怠、嫉),在湖口沐浴净身,灵魂得以洗礼,肌肤得以洁净,从古至今,当人们提到岗底斯山时,自然不会忘记位于其脚下的玛旁湖那诱人的传说,以及与之密不可分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因为,作为历史和文化意义上的岗底斯山,实际上不能排除包括玛旁湖在内的周围其它的景观,它们应该成为岗底斯这座“文化山”的有机组成部分。但在与岗底斯山息息相关的历史背后,它还有它自己独立而神秘的文化现象。无独有偶,在岗底斯山除了玛旁湖外,还有一面小湖,那就是楞伽湖。与玛旁湖相比,在历史上位于玛旁湖西面的楞伽湖则一直较受冷落,也不为一般人所知。这可能有诸多的原因。其中有一个原因是,人认为它是罗刹王的主要聚集地,印度古代《罗摩衍那的故事》中诱拐美女斯达的九头罗刹王就住在这里。尽管看上去它与玛旁湖没有什么大的区别,但一些旅游者声称他们在此湖边遇到一引起不吉利的征兆。湖边除了有座叫蔡切的寺庙常有旅游者前去观光、朝拜外,没有转经的道路。另外一个原因是,此湖周围没有温泉可以沐浴。在冬季湖周围气候寒冷,景色荒凉,仅就面积而言,楞伽湖也比玛旁湖小,只有70平方公里。同时楞伽湖形状不美。它唯一的一个优势是湖中有两个岛屿。这两个岛屿中,一个叫拉觉托,是野鸟的栖息地。另一个叫托布色玛。据说本世纪初曾有一位来自康区的佛僧在此独身一人隐闭修持达七年之久。佛教徒还认为,玛旁湖和楞伽湖分别代表光明(或阳性)和黑暗(或阴性)。但他们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通过一条湖底的河道相互沟通的。相传,曾经在玛旁湖中有两条金鱼,有一次它们之间发生了冲突,进行了一场你死我活的较量。其中的一条金鱼招架不住便凿开了一条河道流到楞伽湖中。人们认为两湖之间的相互流通是件吉祥之事,如果河道干涸,两湖之间中断来往会引起人间的灾祸。行知提示:1、交通:一般旅客会以即乌寺旁边的一条小村庄为落脚点,位于大金东南30公里,从神山前往,如非包吉普车,就只有在大金或者到巴噶检查站等便车。2、住宿:靠在即乌寺山脚的小村,有两间由藏人经营的无名旅店,住宿每位收费20元。这个小村由10间土屋组成,没有饭馆,南面的旅店提供素菜白饭,每顿饭10元,要预订。最好带即食面或干粮,店内有火和燃烧用的牛粪,可自行煮食。3、转湖:圣湖圆周约60公里,转湖需时4-5天,顺时针方向,需带食物;除第二晚要在野外度过外,沿途均有寺庙可供住宿。沿湖边远足虽然不及神山的山坡那样艰巨,但这却出现溪涧的挑战,当路上遇到河流时,只能淌水而过,试想想,这等雪山流下来冰水要是浸及腰部的话,感受会怎样。4、温泉:小村旁的河谷散发着阵阵硫磺味道,这里有一个天然温泉,当地人把它加工成为一个露天小浴室,供人洗浴。神山一带住宿条件差,洗澡是一件很不切实际的事情,这里花20元便可如愿以偿。5、其他:转湖与转山都存在的问题,就是一定要注意保护环境,大家行进时都非常的艰难,要是还随手丢弃垃圾,等着别人来收拾,实在不道德。而且,这里的管理还不是完善,请大家随时准备垃圾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