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扎 在火车上遇到的女孩,我们叫她王姐,是个典型的北京女孩,也是一个典型的购物狂。她一到旅馆才跟在“驴坛”上约好的网友打个照面,就搁下行李急急忙忙地拉着我们去巴扎购物。其实那时已经快到收集的时候了,可是她等不及明日了! “巴扎”是阿拉伯语,汉语的意思是集市。我们去的那个是喀什最大的一个,叫做“亚欧大巴扎”。顾名思义,这里的物品来自欧亚各处,从热气腾腾的奶茶、馕、水果、烤肉等各色食物、五颜六色的布料、到英吉沙的小刀、俄罗斯的银酒杯、乃至锅碗瓢盆,这里一应俱有。所有零零碎碎的小物品都勾引着我们的购物欲望,使得我们频频驻足。 我们同王姐去的巴扎主要是卖衣料和毛毯的,那些维族的男孩子一个个长得眉清目秀,眼中却不无狡黠和精明。他们的汉语不太流利,说起话来音调都是平的,但谈起价来都显得非常老练。他们将大幅大幅的毛毯挂起来,那些鲜艳的颜色真是令我们眼花缭乱,恨不得尽收囊中。王姐显然也已经不知如何选择,我们跟着她在巴扎里足足绕了两圈,她还没下定决心。 “这蓝的上面有清真寺和骆驼,多好看哪!”她嚷嚷着,“还是巴勒斯坦过来的,可就是太小了!。。。这咖啡色的挂在客厅里刚刚好!” 最后她还是决定买块大红的。“牡丹花。。。花色是传统了些,可是是送给朋友结婚刚刚好。多少钱啊?” 维族男孩的开价是300。“太贵了!怎么这么贵啊!比北京商场里的还贵,能不能便宜点?” 一番唇枪舌剑之后,他们以200元成交,王姐一下子买了两块。 “这么重?你就这样背着两条大毯子去玩啊?”我指着她手上鼓鼓的大袋子问道。 “嘿,明天先让男生背着,找着个邮局后我再把它们寄回家去不就得了吗?”她神采飞扬地计划着,并喜气洋洋地翻看着毯子。 突然,我们两的视线都聚到了那张商标上。Made in Shanghai. “什么?这两条毯子是上海造的?我还以为是巴基斯坦的呢!天哪,我大老远从北京跑这儿买了这。。。。。。”她大叫起来。可是在买前她确实没有问明,所以只得悻悻地把后面半句话咽了下去。那两个维族男孩子摊摊手,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眼睛里却掩饰不住隐隐的笑意,好象在说,“我们这里本来就是亚欧大巴扎嘛!你买到几条上海产的毯子也是很平常的事咯!” 几天之后,在我们离开喀什之前,又适逢礼拜天的大巴扎,比上次热闹多了。我们几个又痛痛快快地逛了一个上午,吃得肚皮溜圆,大包小包满载而归。当然,在买东西之前,我们都不会忘记细细翻看商标,看清楚产地!我还买了一个做馕的工具,看起来象一大把毽子一样,其实是用来在馕上砸出花纹的,不知几时可以用到! 我后悔没有留下关于巴扎的照片。菲林上仅有的几张竟然也晒不出来,真令人扼腕。不过,每回看到带有流苏的朱红披肩,看到镶有蓝色玛瑙石的银手镯,看到印有骆驼的挂毯,记忆里那热闹的巴扎便又栩栩如生地出现在眼前了!
作者:17668095 出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