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蔓的故乡(1)——起程 Andreactrip 准备了四年,打了一个学期的工,终于上路了。 虽然四年中断断续续看了一些关于新疆的书,神游了无数次,几乎身边的人都成了我新疆普及教育的对象。但是要真正踏上那片土地,还是要慎重,所以从四月份开始就在携程上疯狂搜索了几乎所有有关新疆的信息,打印了一些功略和注意事项,还草拟一份费用表。 原本想一个人去新疆。我是个很自私的人,不喜欢与别人分享我所拥有的一切,包括我理解的新疆,除非那人我十分在乎。可是家人叮嘱,安全第一,而且我从来没有出过这么远的远门。想想也是,于是找了一个日本的女孩子,一个同校的男孩子,大家就一起上路了。 我喜欢“4”,尽管在中文中它与“死”谐音。不知哪一年在某本星座书上看到,4是我的幸运数字,而且在很多碰到4的场合,我确实做事比较顺,所以以后对4就特别的看得顺眼。再加上本科专业是英文,经常跟英文接触,英语中4发音“for”,于是4又有了“奉献”之意,这些就更加确定了我对4的信仰。况且,人本身就要死的,不是吗? 之所以说了4,是为了引出下文的新旅伴,三个人的旅行是不平衡的,我们的组合在成立之初似乎就宣告了必须补充一人这个小团体才能稳定。为了我的“4”,我接受了。 匆匆出发了,尽管先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可是临行之际,还是觉得草率。对照了游疆必备品清单,似乎都妥当了,拖着行李,就这样疑疑惑惑地上了路。 四个碗面占据了食品包的绝大部分。(我的行李分为四个部分:1、食品包,顾名思义,用来放干粮和零食,上车的那天中午,我到超市买了一百多块钱的食物,民以食为天;2、衣物包,是一个大的旅行袋,放我的衣服和其他零星的必备物,比如晾衣绳、轻便雨衣、吹风机等;3、小黑背包,放随身物品和照相机;4、小小包,摆我心爱的MD和钱。)事实证明,我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因为在火车上我不会整天吃泡面,剩下的碗面很占地方,在跑北疆的时候,我还拎着一个大大的装了碗面的食品袋!食品袋里还有我的另外一个错误——在布尔津买的两个大馕,又大又沉,而买了以后根本没机会吃,一直到了伊宁,打开包一看,发霉了,日本女孩的馕也是,我们相视一笑,如释重负地把两个长着毛的家伙扔进了垃圾桶。 火车上的第一个晚上很难入睡,闷热得很,穿着牛仔裤在床上翻来覆去的。我平生最恨在公共场合遇到“芳邻”,可是不幸的是这样的机率好像很高。对面中下铺的两个人空着床铺不睡觉,坐在走廊的便座喝酒聊天,我快疯了! 好在第二天到了陕西,经过宝鸡的时候,同学的两个表弟给我们送来了西瓜、擀面皮和肉夹馍。在BORING的旅途中得到这么美味的食物真是一件幸福的事,可惜粉皮太辣了! 火车很快走完了“只有裤腰带,没有脊梁杆”的陕西铁路,来到了甘肃省境内。如果说陕西的黄土高原可以用“平整”来形容的话(据说陕西人如果要在原上盖房,只需用碾子把地稍稍压一下就行了,由此可见其平整程度),那么甘肃的则可以称之为“壮观”。火车沿着渭河向西行驶,渭河的河床大部分已经干涸,可以看到河底的黄土,只有部分河段可以看见浅浅的一湾水。第三天的早上7:25分经过嘉峪关站以后,景色骤变,满眼的黄色,连空气中都弥漫着灰尘,很少能看见纯净或大片的绿色,仅有的一点绿也只是地上零星点缀的小草和低矮的灌木。火车继续向西,偶尔会出现一片绿色急速地向后退去——那是防风林。防风林间是小块的绿洲,种植着少量的庄稼。经过一块洼地的时候,竟然看到了黑脸的羊,火车驶来时,它们没有丝毫的惊慌,也许看惯了这个铁皮做的家伙,它们抬起头,漠然地注视着,依旧我行我素地嚼着草。 铁路沿线的居民住的是“黄泥小屋”(原谅我盗用张承志的小说名),每家似乎都有一个小院子,房子矮矮的,屋顶平平的,屋子的附近种植了庄稼。现在正是收割的季节,金色的麦穗映衬着单调的黄色土地,虽然我一贯喜欢红色和黄色等喜悦的色系,可是这样的黄色却不能使我振奋。甘肃省不算大,却让我们走了差不多整整一天,它的地形就像躺下的陕西,铁路线由东向西贯穿了整个省区。 下午一点多我们终于进入了新疆境内。新疆和甘肃的交界处并没有很大的差别,不是想象中的那种具有强烈特征的地貌,因此单凭地理知识是无法区分两省的边界,提醒我们的是移动的短信息——“欢迎您进入新疆境内,……”。另外说一句,新疆的移动通信还是中国移动公司的覆盖面广,信号好,后来结伴同行的那个女孩用的是联通的SIM卡,几乎游疆的全程都不能使用。在新疆某些十分偏僻的角落,中国移动的广告都做得十分到位,可惜当时忘记将这些广告语记录下来。 过了哈密、过了鄯善、过了吐鲁番,一路上我们追逐着太阳,即使到了晚上九点,新疆的天空依旧蓝色,依旧晴朗,像口里(新疆称关内)下午两三点钟。渐渐地,大块大块的绿色铺面而来,闻名的大型三叶风车发电站从火车右边闪过,乌鲁木齐近了。“乌鲁木齐周围是草原,遍地是牛羊”,想到毕业晚会上同学模仿陈佩斯的表演,不禁莞尔。不过乌鲁木齐附近的确水草丰茂,牛羊成群,远处若隐若现的雪山,火车内此刻也应景地响起来了那曲人尽皆知的《吉尔拉》。 终于到了,下了车,看到前来接站的小塔同学。这位好同志笑起来眼睛还是那么花,两撇小胡子还是一翘一翘的。 五十多个小时的漫漫征途到了下车的这一刻似乎又变得短暂。在我个人看来,还是乘火车去新疆为好,一来经济实惠——谁不想省钱,尤其对于我们这种时间多于金钱的穷孩子;二来为游疆打好基础,要知道新疆两个景点的距离十分遥远,坐七八个小时的长途客车像玩似的。 闲话且住。 新疆,我来了。 于2002/10/10
作者:andreactrip 出自:
|